“猫冬”的时候又到了,学学聪明的松鼠,美味松子多储备,花样吃
随着小寒来临,大寒将至,已经进入了冬季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正好“猫冬”。休息时,在温暖的屋内,窝在床上、沙发上喝一杯暖暖的茶或咖啡,吃一些零食,看看书,好不惬意。逢年过节,坚果更是茶几上少不了的零食,而坚果中当然少不了松子了,连聪明的松鼠都知道,过冬前要储备大量美味的松子,这样才能扛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我国民间有很多关于采食松子的传说,据说西王母就是常年以青鸟衔来的松子为食,因此得以身轻体健,长生不老,容光焕发,并且还将此告知了汉武帝,以至于汉朝百姓有的得了顽固的皮肤病,便会去山中采食松子来强身健体。传说不可尽信,但是我国人民采食松子的习俗确实由来已久。

杜甫就曾在《秋野五首》中写道:“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吃松子等于吃油吗?
松子美味又香,这个“香”字说明了松子是油脂类坚果,那会不会含油很高呢,吃松子是不是就是在吃油呀?我们吃松子时,觉得它油润香甜美味,确实是因为它含有油脂,但是松子中含有的油脂属于不饱和脂肪酸,比起来源于动物性饮食的动物类脂肪要好很多。很多营养师也都建议,每天适量吃一些坚果,可以增加饱腹感,控制体重,对控制血脂和心脑血管的疾病是有助益的。但是,就像所有优质的食材一样,再好的东西,不可过量,适量即可,每日一小把(20颗左右)对身体还是非常好的。

什么样的松子好?
松子的种类多达几十种,但不是每种松树结出的松子都可以吃还好吃哦。我们平日市面上常见的多是东北红松子和巴西松子。好的松子应该是皮薄个大,口感油润,饱满耐嚼的。“十斤松塔一斤籽”可见松子还是很不容易采摘和加工的。采摘后,还需要经过风干、晒制、脱粒、优选、烘干、打薄荷开口等多道复杂的供需,才能制成我们餐桌上的美味松子。

好的松子色泽非常的光亮,壳的颜色呈现浅褐色,壳坚硬而脆,松子仁容易脱出,颗粒也较大均匀。松子吃原味的最好,过多深加工的松子,会添加很多盐分和其他调味剂,无形中增加了身体对盐和添加剂的摄入,反而不好。同时,由于松子含油量较高,对保存的条件要求也比较高,开口后的松子长时间与空气接触会产生油脂氧化,产生我们俗称的“哈喇味儿”,影响口感。所以,我们在采买松子时可以每次不要储存太多,尽量短期食用完。

松子的花样吃法
松子最常见的吃法应该就是被我们当做零食党一族,剥皮即食了,但其实松子还有很多美味的吃法,可以制作成别致营养的美食。而且松子本身没有特别的气味,口感也油润清甜,配菜、烧汤或是做成甜品也不会喧宾夺主,反而会给菜品增色提味不少。

松仁玉米
松仁和玉米都是东北特产,搭配制成的菜肴,清甜可口。饱满的松子加上金黄色的玉米粒,再配以红色的胡萝卜丁和翠绿的豌豆,色泽亮丽养眼,味道营养兼具。

松子糕
松子糕是绍兴的名点,用优良的糯米粉搭配细细磨匀的松子粉,加入糖浆和油酥制成。细腻柔软,清香甜润,松子的气息满口留香,是很美味的茶点小食。

松子鲫鱼汤
在制作鲫鱼汤时可以加入一小把松子在汤中,在炖煮的过程中,松子中所含的油脂会慢慢的溶于汤中,不仅使得鲫鱼汤的颜色更加奶白,还增加了香甜油润的口感。加入了松子的鲫鱼汤,口感的层次更加丰富,汤品的优质蛋白含量也有所提高,营养也更加多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