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也能轻食化?十月稻田卖玉米卖出一个亿
“
品牌化运营,成功让消费者们记住了十月稻田这个名字,并让他们狂卖一个亿。
”
玉米,作为最常见的农产品之一,因其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较小,很难形成独特的品牌特色。
但十月稻田却做到了仅靠玉米这一个单品,就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01
针对客群需求
将玉米轻食化
在以往购买玉米的场景中,无论是线下超市,还是线上的电商,很少有消费者会在意自己购买的玉米产自什么品牌,用十月稻田的联合创始人王兵的话说:“绝大多数消费者虽然都有自己的偏好,但消费主粮的态度,永远是定时、定量、定点的。你的产品就算再受偏爱,混在一堆主粮里依然面目不清,没人记得你。”
事实确实如此,打开电商平台搜索玉米,可以看到搜索出来的各种玉米都在着重宣传口感包装甚至是产地,但没有玉米主动介绍自己来自哪个品牌。消费者们可以选择这次购买这家的玉米,下次购买别家的玉米,真正能沉淀下来的长期客户微乎其微。
而十月稻田的玉米为什么好卖?
首先就在于它为自己制定了品牌化营销的战略,并且为了打破差异化小这一痛点,将玉米带向了轻食化、零食化的方向,打破了品类限制,切换到了全新的快消品赛道。
举个例子,以十月稻田推出的新品黄金8CM玉米段为例,这款产品采用铝膜真空包装,不仅能持久锁鲜,还能开袋免切,蒸煮简单。这款产品仅仅只将玉米最好吃的中间部分切段包装,并配上“健康代餐,好吃无负担”的标语,不仅让食量较小的消费者不会因为吃一整根玉米负担太大,还很好的保留了玉米的营养,十分符合代餐的需求。
图片来源:十月稻田官方旗舰店
除了这款产品,十月稻田也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玉米产品。
以十月稻田的另一个大火单品黄糯玉米为例,从单价来看,十月稻田的玉米大约8~9元一斤,定价偏中上,是以品质而非价格取胜。
新鲜玉米的消费习惯,一直存在“南甜北糯”的差异,在选品上,这款玉米兼具两种口味上的长处,能够兼顾最大范围消费者的需求。
真空包装的配置,不用烹饪、不用处理,在锅里煮一下或者微波几分钟即可,对于需要早起的上班族、追求生活品质的精致妈妈等人群来说十分友好。
图片来源:十月稻田官方旗舰店
还有3斤左右/袋的包装规格,这个份量基本属于家庭1~2顿,或者单身的玉米爱好者最多两天的份量,不怕囤积。
小包装的产品可以让消费者在很短的时间内食用完,最大限度保留食物本身的风味和营养,并且还能保证了足量的复购,确保了较快的产品周转,进而实现了全流程的正反馈。
02
创新商业模式
严选供应链
对比其他快消品,农产品品类对于供应链的要求天然要更高。
毕竟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态度,在品质和价格之间是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如果供应链没做好导致最后产品的市场售价过高,那消费者肯定不买账;降低了产品的售价,但品质却得不到保障,也没法打响自身的牌子。
图片来源:十月稻田官方旗舰店
面对这个问题,十月稻田深入打通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往生产端看,它介入了各个环节,不仅仅在选品上拿出了可靠、严格的规则来把控品质,还通过科技赋能,直接帮助农户提升生产的效率和水准。
往流通环节看,十月稻田自建了物流中心,自己掌握农产品流通的环节。
往销售环节看,它对渠道——特别是电商——保持了高度敏感,全都尽早入驻,还针对不同的电商平台拿出有效的打法。
十月稻田还摸索出了一套新的商业模式。他们不仅销售玉米产品,还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玉米种植、加工、销售等一站式服务。这种商业模式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此外,十月稻田还注重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他们与多家电商平台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平台的流量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同时,他们还通过平台的用户数据和分析工具,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03
结语
从一家普通的粮食加工厂起步,到如今港交所上市,年收入数十亿元,十月稻田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农产品相关类目中杀到TOP1,是不折不扣的一匹黑马,这就是做敢为人先,在农产品这个领域深耕品牌化运营的回报。
除了十月稻田,我们还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正在走向品牌化,比如专卖番茄的品牌一颗大™,在去年双十一期间1小时卖空20万盒,主打可生食鸡蛋的黄天鹅,全年销售超过18亿元,2022年其在可生食鸡蛋市场占有率高达75%。
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在消费者愿意为品质更高更健康的食品买单的当下,用品质的体验让消费脏信服,让消费者能记住自己的品牌,就能创造下一个大单品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