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颍上:大豆玉米“搭伙”长 一田双收好“丰”景

作者:李方达 王志华 张莹

初秋,颍淮大地上的庄稼渐入成熟期。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杨湖镇,成片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里,玉米籽粒饱满,豆荚肥硕拥挤,散发着各自的香气,展示着即将到来的好“丰”景。

一亩地里种了常规两亩地的庄稼

这两天,颍上丰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化带着工人在杨湖镇展洼村实施飞防作业。“眼下大豆进入鼓粒期,玉米正在灌浆,得预防病虫害。”赵化告诉记者,调配好农药,大豆、玉米可以一起防治。

随着植保无人机飞远,赵化的目光移到眼前茂盛的植株上,只见一棵棵紧挨着的玉米秆上修长的叶子直直地向上伸展;紧挨着的大豆行里,豆叶一层压着一层,簇簇豆荚隐藏其间。“大豆、玉米互不影响,看长得多好!”赵化向记者介绍起复合种植的原理和优势。

大豆、玉米高矮分明,复合种植大豆和玉米,可充分发挥玉米生长的边行优势和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实现作物协同共生,在保障玉米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多收一季大豆。丰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选择的是“四六模式”,即一块田地里种4行玉米、6行大豆。“一亩地里种了常规两亩地的庄稼。”赵化告诉记者,常规种植模式下,每亩地种植玉米大约4500株至5000株,大豆每亩地种植约1.5万株,而赵化在一亩地里种植了6000株玉米和1.5万株大豆。

“我们已经这样连续种3年了,每年都长得很好。”看着眼前茂盛的植株,赵化相信今秋依旧可以实现大豆玉米双丰收。

选好品种 还要有好技术

复合种植不是“1+1=2”的简单数学题,对品种选择、种植技术优化、种植户精细管理等都有较高要求。

选好品种是关键。经过多次试验和连续3年种植,赵化带领丰登种植专业合作社筛选出既适合复合种植又适应沿淮土壤、气候条件的玉米和大豆品种。“我们选的这个玉米品种株型紧凑,通风透光,抗倒性强;种植在玉米行间的这种大豆耐阴,中早熟,固氮效果强,适合机收。”赵化告诉记者,品种选择好了庄稼才能长得好,后期管理、收割会方便许多。

如何在一块地里机械化种植两种作物,也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必闯的难关。“种的时候好说,把播种机械稍作改良就行,难点是收割。”杨湖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周士旭告诉记者,起初,农户采用两种机械同时作业的方式解决收割问题。2023年,杨湖镇种植大户引进了5台专门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复合机械,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赵化总结出恰当的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药物配比等经验,可以在复合种植田块一体作业,降低管理成本。“比较麻烦的是除草。”赵化告诉记者,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不能使用同一种除草剂,必须分开喷施除草剂。为破解“打药难”,杨湖镇组织农技人员下田指导种植户在大豆、玉米还未出苗和出苗初期,提前做好定向除草处理。赵化则对合作社的喷药机上加装隔离挡板,以免不同的除草剂对邻近作物产生影响。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再等个把月,差不多就能收割啦!”赵化告诉记者,丰登种植专业合作社选择的大豆和玉米品种生长期接近,可以同时收割。“玉米每亩能收1100斤,大豆每亩能收350斤以上。”丰登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连续3年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500亩扩大到2000亩。

“这几年收益不错,很多农户愿意跟着我们一起种。”赵化算了一笔账:多收的大豆加上各级补贴资金,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每亩可增收五六百元。

近年来,杨湖镇紧盯稳粮增收目标,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利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收”优势,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2024年,杨湖镇开展带状复合种植6000余亩,涉及20家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周士旭表示,杨湖镇将继续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发挥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模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