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老台村有了新变化

天山网吉木萨尔讯(记者曾贤荣报道)

合作社建起来 工作组帮忙扩大规模

“羊毛出在羊身上,费用都是你自己的……你把粮存到我的烘干厂……高卖的钱都是农户的”,这是记者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老台乡看到的农业合作社的一张宣传单。撰写这张单子的人是老台乡玉林玉米专业合作社社长、老台村四个村组之一的孙庄村的党支部书记韩玉林。

2011年前,韩玉林都在跑着收购粮食,在那之前他也和村民一样种玉米。村里没有大的晒场,村民收的玉米没法晒干,霉变后就卖不出价了。自从他摸清楚了农户家里“丢粮”和被坑的原因,他想解决这个问题,玉米的烘干和储存是关键。

2011年,韩玉林集合了其他六个人,集资70万元建了玉林玉米专业合作社,安装了地磅,修起了仓库,开始对玉米进行烘干处理和销售。烘干后的玉米便于存储和销售,价格也上去了。2013年,合作社又投资建设了烘干塔,渐渐的,整个老台乡将近一半的玉米都是在他这烘干的。去年,合作社收购了3800吨玉米。

今年,昌吉州计生委住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老台村工作组依托州、县、乡三级帮扶,加上村民小组筹资,以50万元入股玉林玉米烘干厂,扩大经营规模,烘干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三年还本后再进行投资入股,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发展。

宴会厅正在建 村民就为儿子的婚礼来预约了

老台村离县城远,群众出行不方便。以前,村民办个婚丧嫁娶,只能去5公里外的县城办。宴会厅离得远,村民来回不方便,有些个年轻人喝了酒晚上骑摩托车回来也不安全。工作组牵头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建起了400平米的“金马驹子”穆斯林宴会厅和村民文化活动大厅,由村委会统一管理,目前正在装修,7月投用,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2万元。宴会厅和文化活动大厅可以摆16张桌子,村民阿里木•肉孜听说村民文化活动大厅就要开业了,他和村支书刘培录约定:“等这个文化大礼堂开业了,我们家大儿子的婚礼就要在这里办。”他算了一笔账:外面办酒席一桌子至少也要七八百元,就在村里办,自家的羊肉,自家的菜,十几桌办下来至少节省三四千元。

为盖文化礼堂 村民自愿让出自家宅基地和大榆树

和文化大礼堂一墙之隔,是村民热依汗•斯地克的家。文化大礼堂院里有棵高大的老榆树,原来是属于村民热依汗•斯地克家的。为了建文化礼堂,她自愿把家里的院子让了6米,让这个大榆树留在了文化大礼堂的院子里。她说,这个大礼堂村民人人都能使用,是大家的,建礼堂是好事,我愿意让这6米。村里土地流转后,她和丈夫都在附近的北三台工业园的水泥厂上班,每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她还是个爱好文艺活动的人,去年参加了村里的“金马驹子”演出队,平时跳舞、还演小品,在周围的村子和乡里演出,生活也算充实。以后,等文化大礼堂开业了,她和队员们就能在这里活动和演出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组举各方之力,为村集体和村民寻找增收致富的路,又想办法让村集体收入“滚”起来,实现可持续增收。还积极修建了村级养老互助院、活动小广场等等,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