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包谷饭飘香

文/魏芳柏

小时候,家里穷,吃包谷饭是家常便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里有说不出的厌倦和辛酸。于是,吃包谷饭的历史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家坐落在湘西乌龙山深处,这里山多地少,种水稻的良田更是少之又少。如果要称为良田的话,那也只能算作是“靠天田”,雨水丰沛时,田里就有收成;遇上旱年或者灾荒之年,田里的稻谷收成就少。在我的记忆里,每年我家的稻谷产量似乎都较低,一家五口人(爷爷、父母亲、哥哥和我)的田地,稻谷总产量好像总是不能突破一千斤,几乎保持在八百斤左右。父亲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将稻谷去壳打成米,然后作为我家口粮的话,不到半年时间,这些大米就会被我们消耗殆尽,剩下的半年就会变成“无米可炊”的境地。所以,餐餐吃大米饭是绝对不现实的,只能将大米掺杂着一些包谷磨成的细小颗粒,然后煮着吃,才有希望平稳地渡过这一年。而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地形又适合种包谷,漫山遍野几乎都是包谷地。家家户户包谷产量高,所以用它来当好大米的“配角”则绰绰有余。

做包谷饭首先要在鼎罐里倒入约半罐清水,然后将一斤左右的大米倒入水中。等水烧开后,用金属瓢除去米汤上面的泡沫后,再把磨成的包谷小颗粒倒入水中,与米粒一起充分搅拌。大约搅拌两分钟后,鼎罐里的“混合物”就会发出“嗤嗤”的声响。这时,用金属瓢把“混合物”铲一个底朝天,再盖上鼎罐盖子,做包谷饭的基本程序就这样履行完成。随后,把火坑里的火星子刨到旁边,再把鼎罐煨在火星上。约摸半个小时后,包谷饭就这样做熟了。煨鼎罐要掌握好火候,火星子温度不要过高,否则包谷饭会烤糊,鼎罐的底部产生一层漆黑的锅巴,嚼在嘴里就会产生一种涩涩的苦味,同时,视觉效果也不太好。

吃饭时,打开鼎罐盖子,一股浓浓的香味瞬间钻入鼻孔。那种感觉,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纯正而热烈,挑拨着神经,刺激着大脑。那种香气,恰似小时候炸爆米花所散发的香气,香雾迷蒙,沁人心脾,让人久久回味。而那时,我却怎么也体会不到那种浓香来。看着那黄闪闪的包谷饭,反而平添了几份厌恶。食之无味,但又弃之可惜。家庭的窘境不得不让包谷饭填充我们的每一个苦涩的日子和那干瘪的胃!看着寨上的大户人家一年四季都吃着白闪闪的大米饭,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特别是伯父家的儿子,每次端着大米饭从家里出来,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碗里的米饭上还重重叠叠地堆满了腊肉片和香肠之类的东西,更让我垂涎三尺。心里想,每天都像伯父家这样生活,那该是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多么惬意而快乐!我也时时期待这样的日子快点来临。

记得有一次,大姑妈家的表哥和表姐为我家的包谷地锄草。等太阳下山后,我以为父亲要做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改善生活,礼待客人。但事与愿违,父亲最终还是将大米里掺杂了少许包谷颗粒,我心里有多么地不甘,不时地抱怨父亲太抠门。菜虽然炒的是牛肉萝卜丝和腊肉,但我还是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对不住表哥他们。我认为包谷饭不是待客之道,何况家里有亲戚帮忙,家丑不可外扬啊!父亲对我说,不吃包谷饭又怎么行呢,他们又不是外人,家里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大米啊!值得欣慰的事,表哥表姐赞扬父亲说,舅舅做的包谷饭真好吃,好久没有吃到这么香的包谷饭了。我就再也没有那种羞涩感和自卑感了。

不知是嘴巴里味蕾的催促,还是心底里自然而然的呼唤,我天天盼望着吃大米饭,暂时告别那些吃包谷饭的日子。但是,吃大米饭的日子又只能等到赶集天。因为赶集时,我们要从大姑妈家门前经过。有时,也会在集市上碰到大姑妈。而大姑妈一看见我们,总会热情而诚恳地挽留我们到她家去做客,吃过晚餐后再走。大姑妈家条件好,餐餐吃的是大米饭。我和父亲多次欣然前往。其实,我不是羡慕姑妈家有好酒好肉招待我们,我是盼望到姑妈家能吃上一顿大米饭。姑妈家的大米饭我似乎觉得特别香,米粒大,而且颗粒十分饱满,吞入口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口感、好味道。吃了一碗还想吃两碗,吃过两碗还想吃第三碗,总觉得吃不够。看到她们的鼎罐里空空如也,我就不好意思再盛饭了!父亲回到家,挖苦我说:“每次到姑妈家吃饭,你饭量大,总是要松一松皮带子,往肚子里多装点大米饭!”父亲笑我,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每次去姑妈家总能改善一下伙食,聊以打发我们贫困而又辛酸的日子,聊以度过那些被包谷饭纠缠的时光!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哥哥在外面也当上了厂长,并入股了一个家具公司。我家的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就不要再吃包谷饭了,再加上父母亲年事已高,家里的水田也基本不种了。父母亲都从街上买大米吃,什么泰国香米、金健大米堆满空屋。于是,我又怀念起那些吃包谷饭的日子。又似乎觉得包谷饭特别香,特别能入味。更值得一提的是,包谷饭的锅巴非常酥脆。往锅巴上放几勺本地的大头菜酸菜,更是一种无上的妙品。还有什么包谷豆腐、包谷粑粑、包谷粉条……在父母亲的手上都能变成一道道美食,为我家“包谷饭”生活增添了几多花样,几份情趣。于是每次过年回家,总请求父母亲为我们煮点包谷饭,但是家里没有包谷,屡次没有如愿。后来有一次,我和同事去县城里的一家土家风味馆下馆子。这家店子里恰好有包谷饭,我就兴冲冲地点了单。但是,我怎么也吃不出儿时的那种味道来。米粒上点缀着一丁点儿包谷颗粒,既不好吃,又不好看,没有什么香味,只能扫兴而归。

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能吃上家乡的包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