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近3万亩玉米遭遇虫灾,农民用生化农药虫口夺粮


楚天都市报7月11日讯(记者周鹏 通讯员胡剑芳)11日,艳阳高照,在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曾铺村二千亩玉米地里,十多名村民正背着药箱喷洒生物农药,同时他们还在地里安装生物诱捕灯。据了解,今年咸安区近3万亩玉米遭遇虫灾,目前正在灭虫护粮。
“我家的玉米被虫吃了,这虫都藏在叶中间,专吃鲜叶嫩叶,若不打药防治,收成将会大大减产。"7月10日下午,正在给自家玉米地施药的10组村民徐德寿说,现在玉米有半人高,正是成长关键时期,如果遭遇虫灾,今年的收成就无望了。5月底发现有虫,区植保站专家就下来培训指导村民如何防治病虫害。 据区植保站工作人员介绍,这吃玉米嫩叶的虫叫草地贪夜蛾,头部有个倒“y"字形,尾部四个点成正方形,最喜吃玉米嫩叶及甘蔗等,今年天气湿热,属再次外迁入虫源高发期。自5月28日来,工作人员在双溪、高桥等地有虫害,立即对全区玉米进行了检查,发现许多地方都有这种害虫。
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长曹升记指着田间物化诱捕灯介绍,目前属草地贪夜蛾三龄幼虫,是防治**期,这些措施将有效防止虫害蔓延。一方面,在该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农民在地里安装诱捕灯杀虫;另一方面,则用生物农药喷洒杀虫。
据介绍,咸安区10个乡镇办场3万亩玉米已全面进入防虫临战状态,已有发虫面积2300亩,采取生物防治2600多亩次。为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该区采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监测预警,采取物化诱控和生物防控等措施,遏制虫害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