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六大技术

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子选择。种子选择应根据各地种植习惯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选种原则要求a,抗旱,耐涝,耐贫瘠,抗病性强;b,高产稳产;c,耐肥力强,d,竖叶型,耐密植性好。比如:郑单958,浚单系列品种(20,22,25,26,27等)。

2,施肥。玉米是一种高喜水肥的作物,民间有“玉米是大肚汉,能吃能干”的谚语,这就充分说明了玉米对肥水的要求很高了。应根据玉米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情况及时进行追肥,同时注意加强锌肥的使用,减少玉米凸尖。

3,播种。玉米在播种前应进行选种,晒种,和二次包衣。选择饱满的种子,去掉瘪子,烂粒。晒种一般要求在播前1-3天进行,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暴晒杀毒,并且通过暴晒还可以适当增加玉米的发芽势和抗旱能力。对玉米进行药剂包衣,已经包过衣的根据情况还可以进行二次包衣,通过玉米包衣可以降低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等的发病率,同时还可以减少玉米灰飞虱的发生而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对玉米螟也有较好的防效。

夏玉米播期一般在6月上旬--中旬,播种密度一般在3500--4500株每亩(大棒型玉米密度稀写,竖叶形玉米相对密些),株行距在60X70cm;也可以采取宽窄行种植,更利于通风透光获得共高产,宽行85cm,窄行55cm。

4,管理技术。玉米的全生育期一般在95-100天,需水肥情况一般主要有:苗肥---孕穗肥---灌浆肥三个阶段,其中苗肥在全生育期用肥的20-30%,施肥以氮磷肥为主,可以随着播种一起施入(种肥分离);孕穗肥占到全生育用肥的50-60%,以高氮肥为主,在玉米“大喇叭期”(8--12片叶子)是进行追施;灌浆肥占全生育期用肥的20%,以氮钾肥为主,在玉米授粉后施入。

很多地区现在采取种肥同播的模式进行,中间不再追肥。这种模式生省工省时,田间劳动强度降低,深受农民朋友喜爱。一般选用28-6-6,30-5-5,28-4-8等配比的肥料,一亩地40公斤随种子一次施入(由于常规肥料在施入土壤后会造成一些流失,利用率不高,一般在后期容易出现脱肥的情况,建议使用根力多生物蛋白控释肥28-4-8的配比较好)。

同时结合施肥进行浇水。一般要求在播种后2-3天浇水最好,可以保证一播全苗,一直到玉米大喇叭期(8-12片叶)不必浇水,民间有“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有雨吃饱饭”的说法(农历)。这也说明了在玉米此期进行炼苗,控水蹲苗,引根下扎的重要性。进入大喇叭气候必须保证肥水的供给,以满足玉米幼穗分化的需要,此期一直到灌浆期结束(一般在30到40天)都要保证土壤湿润,不能缺水干旱,以免出现玉米幼穗分化,抽穗授粉不良,灌浆不好的情况出现,以影响到产量。玉米灌浆结束后进入乳熟期应进行控水。

5,病虫害防治。玉米主要的病虫害有:粗缩病,锈病,大小斑病,蚜虫,玉米螟以及红蜘蛛和蜗牛(去年在河南商丘引起蜗牛爆发)。

粗缩病一般是有玉米灰飞虱进行传播,可以通过玉米包衣(用70%吡虫啉或者氟虫氰)进行预防,或者在玉米出苗--3叶以前及使用吡虫啉或者啶虫脒+有机硅进行喷雾,严重的可用联菊啶虫脒,氯氟吡虫啉进行防治。

大小斑病一般在玉米抽穗期用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硫等进行预防,同时可以结合锈病一起防治。

红蜘蛛一般用阿维菌素或者阿维哒螨灵进行防治,蚜虫参照玉米灰飞虱。

玉米螟一般在玉米大喇叭期进行防治。可以用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进行灌芯防治。

蜗牛的防治一般在多雨季节可以使用四聚乙醛和多聚乙醛进行撒施或者喷雾。

6,注意事项:a,在玉米苗期和大喇叭期尽量不使用有机磷农药;b,除草剂尽量在播后芽前施用,如在苗后使用用在玉米4-5片叶以前进行(特别是对于烟嘧磺隆和硝磺草酮等药剂),在5片叶后要进行定向喷雾,避免喷到玉米芯里。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xinnongbao2014”关注农业,关注农民,关注农村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