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亩产1000公斤,所有农民都应该实现!真高产,就不用测产

是的,夏玉米亩产1000公斤,所有的农民都应该实现!至少,很大一部分农民都可以实现。

各种各样的玉米测产,热热闹闹。

一些品种为了销售种子,喜欢“搞个测产”,但是,能让几百位农民、上千户农民“真的高产了”,也“用不着”测产吧?

事实上,夏玉米亩产一吨粮(亩产1000公斤籽粒),并不难——就像伟人讲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

但是,为啥不能让几千农民、几万农民都实现一吨产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

一,夏玉米亩产1000公斤简单

1)任何一个玉米品种,只要“有人想”制造亩产1000公斤,所有的品种都可以实现。因为“精细化管理”或者“特殊化管理”。

2)例如,有些地块可以施肥500斤以上。

3)又如,有些地块可以“每周喷施一次杀菌剂”。

只要是“想”亩产1000公斤,所有的品种,都可以在一块地或者几块地实现。然而,99%的品种不能让千人、万人都亩产1000公斤,知道为什么吗?

二,夏玉米让很多人亩产1000公斤的“最大难点”,是99%的品种“不抗减产”

首先,咱们先排除在审定1—3年内就“灰飞烟灭的”55%的品种,见下图(来自中国种子协会)。

其次,剩下的45%品种,又要经历至少5场“淘汰赛”:

1)对多种茎腐病高抗——不仅仅审定公告中要【高抗茎腐病】(只鉴定了一种镰孢菌茎腐病),而且要多个品种对比,能够“十弃九”或“五弃四”而对其它3种茎腐病(腐霉菌茎腐病、赤霉菌茎腐病、炭疽菌茎腐病)同时高抗。

也就是说,审定公告中【高抗茎腐病】的品种仅仅是1/4高抗,而审定中【没有“高抗茎腐病”】标识的品种,综合高抗的概率为0=大概率会发生“青枯”或“黄枯”或早衰(不特殊管理下而“不能活秆成熟”)。

不要说【不能高抗茎腐病】,仅仅就一个【不能活秆成熟】就至少减产20%,见下图。

2)在高抗多种茎腐病的基础上,抗锈能力要好。

3)抗旱能力要强。

4)耐高温能力要强(至少要抗旱性好、籽粒宽、夏播容重800克/升以上、筒型穗带“避雷针”占据其中一两条吧?!)。

5)审定过程中,倒伏率+倒折率=低于1%。

6)苞叶上不能出现“枯斑”或“霉斑”。

7)不能容易发生蚜虫或易感玉米螟。

以上这7个方面,按照其中5项每一项减产100斤,5个方面不过关=吨粮变成了1500斤了。

如果按照其中4项,每一项减产幅度200斤呢(特别是青枯+锈病会导致减产30%以上),就算4个方面不过关=吨粮变成1200斤了。

所以说,只要夏玉米品种抗性过关,亩产1000公斤很简单。

当前不能让所有农民夏玉米亩产一吨粮的最大问题是:99%的品种“综合抗性不过关”。

例如:品种抗性“过了关”,夏播密度4000株,一个棒槌0.6斤左右籽粒(是实产,不是测试,也不是理论产量),不是轻松亩产1000公斤以上吗?

三,永远记住:抗性就是产量,抗性就是效益

玉米种子圈,都知道“抗性就是产量”这句话。

事实上,对于所有种植户来讲,抗性就是效益——品种抗性不好=效益不好,品种综合抗性差=效益差。

具有30多年农业指导经验的@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选择玉米品种的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1)审定公告中【没有“高抗茎腐病”】标志的品种,直接放弃。

2)审定公告中【有“高抗茎腐病”】标志的品种,再多个品种对比而“十留其一”。

3)在以上基础上,必须都经过锈病改良。

4)田间出现“不抗旱”迹象的品种,直接淘汰。

5)审定过程中,倒伏倒折率总和以不超过“千分之三”为好,“底线”是1%以内(双倒率)。

6)审定公告的籽粒容重以800克/升为标准,低于这个标准的品种,对其它5个方面提升要求。

#农业真科技##玉米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