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生理15:玉米空杆发生的生理原因及防止

玉米空杆率一般在2%以上,严重的更高,因此,玉米空杆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玉米空杆的类型有两种:其一,是玉米秆上没有果穗,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栽培不当而引起植株生长不良,腋芽不能发育成果穗,另一种情况是由于遗传原因,植株能正常生长,但不能形成果穗。其二,是茎杆上有果穗,但不能发育增大,不结籽粒。‍‍‍‍‍‍

(一)玉米空杆的生理原因

1、玉米顶端优势对果穗的抑制

大家知道,玉米雄穗由顶芽发育而成,且雄穗分化时期一般比果穗迅速分化时期早7~10天;果穗发育晚,它是由腋芽发育成的。从生理上说,顶芽对腋芽的生长发育一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玉米当然也不例外。在外界条件对果穗生长发育不利的时候,这种抑制更为明显。例如,在营养供应不足时,果穗发育受到严重抑制,如果去掉雄穗,则会使果穗发育得好些。从这一点出发,生产上进行玉米去雄,下是减少雄穗(顶芽)对果穗腋芽)的抑制作用,调整养分分配的有效方法。据前华北农科所试验,去雄植株,果穗未发育或发育不完全的只有0.9%,而不去雄植株的空杆率为3.1%,不去雄植株的发育不良的果穗比去雄植株多2.4倍。‍‍‍‍‍‍‍‍‍‍‍‍

2、营养失调

玉米雌穗分化一般是在出苗后60天左右,这是出现空杆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及其以前营养不足,同化面积小,同化的有机物少,则果穗发育不好,空杆就多。但是,在玉米进入旺长阶段,如果养料(特别是矿质营养)供应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于旺盛,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很慢,因而叶片同化的有机物质分配到果穗上的就少,果穗发育慢,最后仍然会形成空杆。总之,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多,都会导致玉米同化的有机营养物质分配到果穗上的就少,果穗发育慢,最后仍然会形成空杆。总之,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多,都会导致玉米同化的有机营养物质分配失调,即运不到果穗上去。所以,从各方面观察,有机营养失调是造成空杆的原因之一。‍‍‍‍‍‍‍‍‍‍‍‍‍‍

3、果穗中淀粉含量不足

据试验,果穗发育与其中的淀粉含量有关系。一株玉米,在腑芽分化时,首先是茎杆下部的腑芽发育,这时其中的淀粉含量也高,以后,下面的果穗发育越来越慢,直至停止,而上面的果穗发育则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上部果穗中淀粉含量也高于下部腋芽。众所周知,淀粉含量在各部位腋芽中的变化是有机物分配的结果,所以这再一次说明,空杆的产生与有机营养失调有关。‍‍‍‍‍‍‍‍

(二)空杆产生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1、土壤营养

实践证明,土壤营养不足是产生空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同一密度下,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空杆率高,而且,在肥力低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

除施肥量外,肥料的配方也与空秆率有很大关系。资料表明,增施矿质肥料减少空杆率,施氮、磷、钾完全肥料者空秆率最低,缺钾时空杆率有所增加,缺氮和缺磷时空杆率增加最多。这是因为,矿质营养能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提高,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多,而蛋白质的比率相对减少,C/N比加大,有机营养能较多地运向果穗。‍‍‍‍‍‍‍‍‍‍

田中、山口(1972)还认为,在密植条件下全体的吸氮量增加,由于土壤中供氮量不足,因而导致每个植株含氮量下降,这也可能是出现空杆的一个原因。‍

此外,微量元素硼对于减少空杆有明显作用。缺硼能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使有机营养恶化,且影响物质运输,还使雌穗受精力丧失。

2、水分

玉米拔节后,正值穗分化阶段,这时如水分不足,则根系弱小,植株瘦矮,光合作用受阻,有机营养不足,雌穗发育受影响,产生空杆。例如,1954年山西省长治地区在玉米穗分化阶段,滴雨未下,旱地玉米普遍出现了空杆。‍‍‍‍‍‍‍‍‍‍‍

水分过多,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困难,使根系吸收活动减弱,植株营养条件恶化,也会产生空杆,例如,1956年北京地区夏季连续阴雨,在低洼地方,也出现了玉米严重空杆。‍‍

3、群体与光照‍‍

玉米单位同积产量决定地单位面积内的果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而不论施肥水平高低,群体体超过一寂限度时,上述三个产量结构因素都会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群体过大造成的空杆率增加、产量降低的原因在于,叶面积过大,遮阴严重,光照条件不良,光合效率降低,叶片光合同化物减少,特别是位于果穗上下的中部叶片,受遮光影响最大,所形成的有机物更少,因而严重地影响了穗分化时有机物向果穗的供应,致某些果穗腋芽不能发育成果穗而成空杆。‍‍‍‍‍‍‍‍

应当指出,玉米田中的大小苗生长不齐或缺苗,补苗不当,也可以造成空杆。其原因是显而异见的:一是在根系吸收养分上,小苗竞争不过大苗,二是在光照上,小苗受大苗遮盖,因此,小苗的无机营养和有机营养都感到不足,因而果穗的分化发育受到抑制应当指出,玉米田中的大小苗生长不齐或缺苗,补苗不当,也可以造成空杆。其原因是显而异见的:一是在根系吸收养分上,小苗竞争不过大苗,二是在光照上,小苗受大苗遮盖,因此,小苗的无机营养和有机营养都感到不足,因而果穗的分化发育受到抑制。‍‍‍‍‍‍‍‍‍‍

(三)玉米空杆的防止途径

如前所述,造成空杆的原因很多,但彼此都是相关连的。当然,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造成空秆的主要原因可能不同。因此,防止玉米空杆的发生,要因地制宜,抓住发生空杆的主要原因,进行重点预防。‍‍

1、选用优良的杂种和品种‍‍

对优良的杂交种和品种的要求是,一要丰产潜力大,空杆率低或无,二是要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一般说,在肥力高、栽培水平高的地区,要选用丰产性能好的马齿种为好;而在土壤肥力低、栽培水平低的地区,则选用适应性强的硬粒种或半马齿种为宜。在株型上,以叶处上举品种为好。‍‍‍‍‍‍

2、改良群体内光照条件‍‍‍‍

群体的光照条件是玉米空杆的一个重要原轩。要改善光照条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合理密度植,这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条件来确定;二是改革种植制度,亦即实行间作套种。这对于改善玉米群体中上部光照条件,减少空杆率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据辽宁凤城农业科学院研究所试验(1960),在同样密度下,玉米与大豆间作,比单作玉米增产17.1%,群体受光强度增加70.6%,空杆率减少20.5%。‍‍‍‍‍‍‍‍‍‍‍‍‍‍‍‍‍‍‍

3、加强水肥管理

玉米果穗分化与生长时期的营养状况对于空杆产生与否关系甚大。首先,要十分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不能过多地施用氮肥。其次,苗期磷、钾可充足些,以便长根壮杆。第三,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要地雌穗分化时追施一次肥料,因为雌穗分化期是决定果穗能否发育成功的一个关键时期。如在抽穗前后再轻施一次肥料,对于长大穗更有好处。施肥时一般都要配合灌水,以充分发挥肥效。第四,在田间管理上,一定要消灭参差不齐的二、三类苗,防止大小苗相互挤压遮阴。‍‍‍‍‍‍‍‍‍‍‍‍‍‍‍

其他如防治病虫害也是应当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