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就是坑里来坑里去,坑坑以坑坑,2023年12月16日玉米行情

中学的语文老师讲课时说过:被人们赋予了柔弱形象的柳树,叶子在冬天是最后落的。美曰:弱柳扶风,顺势不对抗;大白话:刚则易折。“柔”不等于“弱”,但往往会把柔和弱联系在一起。市场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与市场进行对抗的人,或者说是刚的群体,而这样的也是最容易失败的人,而那些柔弱,看起来不堪一击的群体,他们通常都是活的最久,或者说最容易成功的。

都说市场专治各种不服,但今年最不服输的群体就是农民,因为在大家的内心中成本支撑与价格预期这两个目标都没有兑现,所以有理由要与市场进行博弈,然而,走到现在却发现,这波持久的博弈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一地鸡毛

农民老铁们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12月16日,当下的玉米市场如同这次的寒潮一样,让人猝不及防东北港口的这波落价,明显就是空跌,也可以说是给空气掉价如果你受到它的影响,说明落价落的非常成功。不仅港口落价,深加工也在落价,不仅落价,而且还停收。

①、吉林华贸生物:因公司系统调试,16、17日停收两天,这两天停收,多么有意思,正好是周六、周天。


②、黑龙江大庆直属库:受烘干能力和场地限制,为确保粮食安全,自2023年12月16日起暂停收购。

近期,虽然农民对于落价开始着急焦虑,但农民并没有展现出发疯的状态,烘干塔却疯了手里有100吨的疯了,有1000吨的疯了,有几千吨的都疯了,全都慌了,慌慌以慌慌,越慌越想逃,然后开启了华山论“贱”——你越落越没有人买,全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慌鸡毛啊,疯个鸡毛啊!屎没来,尿先来了!

如果您是一个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这波落价是落给市场的,也可以说是落给烘干塔和贸易商的。本质上的落价是因为自己主动落的,认为落价能卖得动,结果适得其反,如同甄嬛传里的祺贵人:“人是贱皮贱肉,不用刑如何肯招”。正是如此,农民却受到了牵连

对于这个时间点,小编给不了任何一个人的建议,因为高价的时候大家都“自以为是”手中的玉米凭什么低价卖,已经出现了认知上的错误,当下卖与不卖自行考虑,如果选择年前卖,就要选择在一个涨价的行情中卖粮,而不是在落价中抢着卖主动或被动上蒌子只是延长卖粮的时间,给自己一个希望,指望着上蒌子的粮能大涨,就是开,开,开玩笑

1,吉林高价区还会继续落价,落个3~5分钱才肯罢休,不服你就试试;

2,黑龙江地区落价最早,涨价最晚,落价也最晚,现在才刚刚开始;

3,辽宁地区落价的幅度相对较小,但也会受到牵制;

玉米是不是真的要完犊子了?哪能呢?能落成啥样啊!无非就是少卖钱而已嘛!大家没有看到今年市场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吗?涨几天,价格稳定,落价,下坠式落价,然后触底反弹,稳定,再落价,再下坠式落价,如此反复,但每一次的反弹都要低于上一次反弹的高度,这就是所谓的下行趋势

所以接下来东北玉米市场肯定还会有触底反弹的机会每次反弹都是农民朋友卖粮的机会下一次反弹大概率就是在元旦之后启动,但涨价的幅度预期不要抱有太高,否则有可能再一次错失良机,与小编开篇所述,有时候“示弱”并不是一件“坏事”。

东北“薄情寡义”的落价华北却“反其道”的涨价,难不成华北市场要崛起?屁呀,其实就是天气影响了企业的上量节奏而引发的价格反弹而已,随着交通、物流等因素缓解后,还会继续落价,因为这一切小编在之前讲述的非常清楚:

华北经历雨雪天气之后16~17日极有可能会出现破历史纪录的大寒潮——河北保定,今天晨间最低零下19摄氏度,明天也就是17日将零下23摄氏度山东地区的德州也是报出了零下23摄氏度的预报

华北由于这种罕见的气象波动,导致物流受限,他们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雪地胎”和“防滑链”一说,所以自然就会引发企业上车量的骤减涨价不是需求发生了变化,只是供应量减少而触发的涨价,是不是“空涨”?我们拭目以待,所以短期的玉米就是一个坑里来坑里去,咋地都是坑,坑坑以坑坑。

2023年12月16日全国最新玉米价格

内蒙古呼伦贝尔阜丰:14水分1.165元,25水分0.998元,30水分0.923元,落5厘。

内蒙古通辽梅花:一、二等2430元/吨,三等2390元/吨,四等2350元/吨,落20元。

辽宁铁岭国投:干粮2430元/吨,潮粮2410元/吨,落20元;

吉林榆树中粮:二等2360元/吨,三等2340元/吨,四等2310元/吨,落10元;

吉林长岭邵家粮食:25水分1.0295元,落5厘。

吉林梅河口阜康酒精:三等2400元/吨,四等2380元/吨,落10元。

吉林燃料乙醇:2370元/吨,落20元。

黑龙江齐齐哈尔阜丰:14水分1.165元,25水分0.998元,30水分0.923元,落5厘。

黑龙江肇东成福:30水分0.9252元,落4厘。

黑龙江绥化昊天:30水分0.9151元,落7.5厘。

黑龙江绥化象屿:30水分0.905元,落5厘。

黑龙江北安象屿:30水分0.903元,落7厘。

黑龙江富锦象屿:30水分0.85元,落5厘。

黑龙江宝清象屿:30水分0.85元,落1.5分。

黑龙江依安象屿:30水分0.885元,落1分。

黑龙江海伦象屿:30水分0.9元,落5厘。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30水分0.9171元。

黑龙江哈尔滨鸿展:30水分0.91元,落5厘。

黑龙江鸡东国投:30水分0.86元,落1分。

黑龙江伊品生物:2300元/吨,落10元。

黑龙江海伦国投:30水分0.9元,落5厘。

市场正在潜移默化的变化

1,玉米市场中无形之中发生着一些变化,只是大家一致性的低落情绪,把这些变化抛之脑后,那就是某储粮的轮入规模开始逐步放大,在元旦过后,肯定会开启类似于像“调节储备”等一系列的动作——政策面的引导

昨天小编在文章中已经讲述,他们的收购资金并不充沛,也要向银行进行“借钱”,所以元旦后资金到帐后一定会有所行动,虽然不能引发玉米价格的大涨,但一定会让下跌的速度减缓,以保证农民的收益。

2,市场的需求是出现了“明显”减少的现象,但这种减少,并不等于市场不需要玉米,只是购销的方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随用随采就会让那些没有客户资源的烘干塔无出口,而深加工和港口就成为了唯一的“稻草”

今年这个“稻草”不论讲不讲武德,每一个门前卖粮的车都成为了他们的“杀猪盘、囊中物”,没有办法,面对单一出口的玉米,面对车多落价,面对基层过多的粮源之下,企业自然会“无情绞杀”于你。

3,今年玉米丰产丰收是不争事实,不管你用粮主体咋样的购买方式,你的刚需就摆在那里不论是早买还是晚买你都要买不论你早用还是晚用早晚都要用你只要使用一粒玉米,总量就会减少一粒而不是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层的余粮也会见底儿只要见底,就说明市场有需求,怎么会没有需求了呢?难不成都磨成玉米面吃了吗?只要见底儿,市场的囤粮主体就会入场,为啥?有存粮的预期和需求,只要粮源从农民的手中转移到贸易商或烘干塔或某粮或某屿等企业的手中之后,玉米才会“焕然一新”,一个新的预期和故事上演。

综上,这个世界上,最接近真理的东西是本质,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相反,你可以看到的摸到的,一般都是呈现出来的结果,结果并不是本质,结果也可以以某种结论呈现出来。

然而,大多数人更轻信各种结论,根本不具备解析本质的能力,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眼界认识的问题更广,而眼睛和耳朵认识的问题基本都是局部呈现出来的一个结果或结论。如果你相信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恭喜你要被骗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正确,全当胡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