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玉米脱粒


小时候,为了养家糊口,父母每年种植几十亩玉米,一片地里,从山脚种到山顶,肥料、农药跟不上,可以说是广种薄收,但每年秋天,收获的季节一到,我们家还是收获了很多玉米。几千斤的玉米肯定是有的。

秋天,玉米一成熟,父母就天天上地里剥玉米,将剥好皮的玉米用箩筐挑回家,放在家里的木地板上,堆了满地都是。有时,我和妹妹也帮忙收玉米,但人小挑不动多少,剥玉米也很慢,一边玩一边剥,一天剥不了多少,有时,父母嫌麻烦,宁愿让我们在家歇着,也不约我们到地里帮忙。

玉米收回来后,为了不让它们相互捂着发霉,父亲将玉米编成玉米垛子,挂在房梁上;编不了玉米垛子的拿到晒台上晾晒,有些也搬到楼上放在竹板上,等待自然风干。


把玉米棒子晒干,这不是玉米收回来后最后一道工序,将晒干后的玉米棒子进行脱粒,那才是最麻烦的。

以前,给玉米脱粒。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碓舂,一种是人工脱粒。

我家楼下有一个碓房。玉米收结束并晒干后,父母便用箩筐将晒干的玉米棒子,抬到楼下的碓房用碓舂,玉米颗粒脱落下来,剩下的玉米芯放在角落里,作为引火的燃料。


用碓舂玉米也是很忙的。通常是父亲到楼上将玉米装筐抬下来,我们和母亲在楼下舂。舂完一筐,母亲将玉米芯拿出,装在筐里,有些玉米棒子玉米粒没脱干净的,叫我和妹妹用手剥,又将脱好的玉米粒打到另外编织得密一些的竹筐里。这样舂了又捡,捡了又舂,一天下来也舂不了多少,速度很慢,要给家里的玉米全部脱粒,不知要用多少时间。但农活又多,不可能天天用碓舂玉米,给玉米脱粒吧。

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做其它的农活。大部分玉米都是抽空用手工剥的。


父母忙于干农活,剥玉米的任务大多落在奶奶的头上。每年秋收结束,奶奶空余时间舍不得休息,经常剥玉米。因用竹制的箩筐有时不小心会被竹篾刺到手,为了方便,剥玉米时手不受伤,父亲专门用牛皮做了一只皮箩筐,奶奶经常用这只皮箩筐装玉米棒子,抬到火塘边,一边烤火一边剥玉米。几个月才把家里的玉米剥完,简直是又费时又费力。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玉米脱粒机问世,剥玉米方便多了,不再用碓舂和人工剥,而是用玉米脱粒机给玉米脱粒。这样至少节省了好多时间。

春节前,周末回家看望父母,正好村子里的亲戚家办喜事,弟弟夫妇俩也从外地赶回老家,几个侄子周末学校不上课,也回家了。这几年,我们家外出务工的务工,外出工作的工作,家里平时只有父母在,感觉冷冷清清的,而这天,家里异常热闹。母亲说:“趁你们都回来,今天把玉米剥了吧,过后我和你爸不好剥”。


父母命令,谁敢违抗。于是,弟弟和老公到楼下的杂货间将一台小型玉米脱粒机抬上来。母亲赶紧找来一张宽大的塑料薄膜铺在房屋正中,叫弟弟和老公将玉米脱粒机放在铺好的塑料薄膜中间。一切准备结束后,我们做好分工,母亲和我负责将玉米棒子装筐,父亲帮忙抬到脱粒机边,老公和弟弟负责往玉米脱粒机送玉米棒子,弟媳负责在脱粒机后面捡玉米芯。分工好后,我们各行其事,开始给玉米脱粒了。

一合闸,玉米脱粒机轰隆隆地响,老公和弟弟两人抓起玉米棒子往机子上送,玉米脱粒机转动得太快,他们两人双手不停、连续地抓玉米棒子往机口上送,都忙不过来,有时还让机器空转。


为了提高效率,不让玉米脱粒机空转,弟弟他们忙不过来,我有时也过去帮忙,我们三人双手抓玉米棒子往机口上送,三个人送的速度基本上和机子转动的速度差不多,不相上下。但这时,问题又来了,弟媳在后面捡玉米芯又捡不过来了,玉米芯经常堆满玉米脱粒机出口处,影响了机器的正常转动。没办法,我们只好停下来,将玉米脱粒机关掉,帮助她把玉米芯捡干净,将玉米脱粒机的尾部清理宽敞,又接着给玉米脱粒。

用玉米脱粒机给玉米脱粒,真是太省时省事了,几千斤的玉米,我们五六个人,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脱完了,如果放在以前用人工脱,那得要几个月才完成。

那天,好久没干农活,给玉米脱粒一下午,我就感到腰酸背痛的,但我觉得还是挺好玩了,用玉米脱粒机给玉米脱粒,比起以前用人工给玉米脱粒,手被磨了脱皮或出血好多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