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不多见--80年代农村的脱粒神器
在80年代,玉米脱粒基本都是靠手工脱粒,以前不像现在有电动脱粒机,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尤其到了冬天,玉米也基本晾干了,每天放学后写完作业就要帮大人搓玉米,把手掌都搓红了。把两个玉米放到一起进行拧,然后玉米粒就下来了,两个小手经常拧的通红。

那时大人为了更高效更省力的脱粒,都会想好多办法。其一就是用螺丝刀(一字改锥)插穿,快速把一两列的玉米粒穿下来,把整个玉米穿几列,使玉米每列间有了缝隙,然后两个玉米一起互相一遍用力按一边拧,玉米粒互相摩擦就会掉落。

第二种方法就是把干透了的玉米装到布袋里,然后系上口子,用木棍不断敲打,玉米粒就会脱落一部分,没有脱落的玉米粒之间也就有了间隙,但大部分玉米芯也会被敲成两截,剩余的玉米粒轻轻一搓就会掉落下来。

还有就是第三种,这种堪称是脱粒神器--手摇脱粒机。这种玉米脱粒机通体呈铁灰色,体积不大,一般固定在板凳上或支架上,下面放一个簸箩用来接脱下来的玉米粒和玉米芯,然后一个一个将成熟的玉米穗插入机器顶端的喇叭口,转动摇柄,玉米就在滚筒的挤压下,很快脱离了玉米芯,从另一端掉落下来,掉进簸箩里。已经晾干的玉米非常轻便的就脱粒下来了,高效省力,如果遇到偶尔有个潮湿的,也会卡住,或者脱不干净。对于脱不干净残余留在玉米芯上玉米粒,还要检查一遍,确保颗粒归仓。

第二天,大人们会背着脱好的玉米粒去磨成玉米糁,用玉米糁熬出来的粥香甜十足,这便是整个冬天餐桌上的主角。
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冬天安逸且静谧,尤其到了晚上,一家子人围坐在炕头,或者围坐在铁炉子周边,聊着天,女人们做着针线活,男人坐在一边脱着玉米粒,安静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