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采撷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我参加了区文联、作协举办的北辰作家“扎根乡村、礼赞丰收”新时代文学实践活动,走进青光村,看看这个曾被誉为“天津菜篮子”“华北养鸡第一村”的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如今的变化。久居都市的我,也很渴望亲近田野、触摸大地,感受原野放荡不羁的秋风和摇曳的稻穗。

沿着玫瑰大道,我们来到青光村的青盛河畔农庄,一个三千三百亩的休闲农业5A级景区和生物多样性实验基地。一阵浓郁的花香袭来,四处寻觅,花圃里竞相绽放的重瓣月季,吸引了我的目光。月季是天津的市花,从春到秋,我市街道两旁的绿化带里、社区的树丛中、村民的庭院里、居民的阳台上,各色月季次第开放,满城氤氲着月季幽幽的甜香。这里的月季是嫁接的新品种,朵型更大、植株更壮、花香更浓郁。就像***利用野生水稻嫁接技术,让我国的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一个道理,青盛农庄让人第一眼就嗅到了科技兴农的气息。也似在用自己娇美浪漫的形象迎接各地朋友的到来。

农庄里三百亩水稻已经成熟,抬眼望去,金色的稻田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像厚厚的毯子一样在田野里铺展开来,一望无际。饱满的稻穗沉沉的低垂,等待开镰收割,滋养众生;尖硬的稻叶则肆意伸展,用自己的锋锋芒护佑着稻穗,颗粒归仓,功德圆满。稻杆近一米高,稻田里就养了螃蟹,稻蟹混养是现在深受乡村推崇的绿色种养模式,当天就有许多市民在螃蟹养殖池边垂钓。由于稻谷已成熟,土地干透便于机械收割作业,稻田蟹中秋也销售得差不多了,留下来的也搬回养殖池,稻田与养殖池仅隔一条路,好几只螃蟹宁可跨越宽阔的道路也要回到稻田,也不去吃垂钓者的食饵。智者必不会贪图眼前的小利,而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家园。螃蟹给我上了深深的一课。

我们去采风的当天,正赶上大桥道小学和常州道小学两百多名学生来研学。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拿着稻谷在打谷场甩稻、用脚踏脱粒机为稻谷脱粒,在豆腐坊推磨盘碾豆、磨豆腐,在蔬菜大棚挖土豆、摘青菜,在河渠水车上蹬辘轳浇地,如果春季来,还有水稻插秧、稻田摸鱼、栽种香瓜等体验项目,让大家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耕文化,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孩子们兴奋地跟我们说,第一次干农活儿,收获很多,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跟父母也去农村下过地,但不是体验农事,而是因为父亲每月52元的工资,不足以支撑养育6个孩子,家里的供应粮经常断顿。于是,父母带着我们就去附近的村里,春天挖野菜摘杨树叶榆树叶,和上一半玉米面一半白面,做成饽饽吃;夏天到河里抓小小鱼,熬鱼汤喝;秋天去农民收割完的田地,捡拾遗漏的玉米、黑豆、土豆,经常满载而归;冬季到山沟的坡地砍酸溜溜,就是现在比较时尚的饮品原料沙棘,当年可没有现代工艺,砍回来,我们直接剪成小段就着枝干,吮吸沙棘的果实酸汁,但发红色儿的沙棘果就比较甜。我还因为没有吃干净一段沙棘果,被大哥批评了。他说,一定要节约,砍酸溜溜很不易,枝干到处都是刺,随时会划破手臂,对我的浪费行为十分不满,羞愧的心情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农庄的秦岗子干渠畔还有一片面积两千多亩的槐树林,种植着1万多棵国槐,有的已有110年的树龄,高大茂盛,直插云天。夏初时节,槐花烂漫,花团锦簇、落英缤纷,三五好友,漫步在槐树林中,谈诗论词,在八角凉亭中坐下来,就着淡淡的槐花清香,品茶论道,此地是不二之选。槐树,《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宫廷外种着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成为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后又有科举考试“槐花黄、举子忙”“踏槐”之说。槐树槐花的典故不胜枚举,看来,拥有600年历史的青光村,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村庄。

这个休闲农庄建成仅两年,经济效益就非常显著,最高日接待量达到5千多人,成为天津市民近郊游的首选之地。而它只是青光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点位,村里还有谷川高科青光产业区,360多座农业设施温室大棚、高标准农业示范田,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一个亿!很吃惊。可想而知,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农村的兴盛起了多么大的作用,也取得了多么大的成果。这次采风活动,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以前只是在电视报纸上看过相关报道,但自己真正深入到乡村,一物一景,催发感想,今昔对比,感触颇深。一个想着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国家怎能不兴旺,过上富裕生活的农民怎能不热爱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