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哪些方法能防治?打什么药物效果好?告诉你答案
大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是不是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玉米苗株十分粗短肿缩矮小、叶片变得非常浓绿肥厚短尖且叶片密集重叠严重,或者玉米到了拔节期不拔节不长高,玉米到了抽雄孕穗期不抽穗、无花粉、不结穗,从而造成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

玉米这种粗矮缩的畸形生长现象(特别是玉米苗期时),其实就是被咱们农民朋友称之为“玉米癌症”的玉米粗缩病,很多人也把它叫做“玉米小矮子病”(病苗粗矮)、“玉米哑巴苗病”(病苗不结穗)。玉米上的这种粗缩病,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上都有,不论玉米苗期还是玉米成株期也都会经常出现,发生粗缩病的玉米等到结穗期时株高一般只有正常玉米健康苗株高度的1/3-1/2(植株严重矮化是典型发病特征)。
很多农民朋友说玉米粗缩病很不好治:苗期发生比较多(玉米苗3-7叶期是发病高峰期),打药防治不管用(没有特效药可用,打常规杀菌剂无效)。

其实防治玉米粗缩病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好方法就不难。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核心是加强管理早预防,治疗玉米粗缩病的直接手段是早打能钝化病毒的农药(玉米体内的病毒可以被抑制钝化但不会被直接杀死除根),解决玉米粗缩病的关键是重点防治一种名叫灰飞虱的害虫。对,你没看错,防治粗缩病的关键措施就是防治灰飞虱,防治灰飞虱的三大措施是破坏灰飞虱害虫生存寄生的场所、切断灰飞虱害虫肆意传播扩散病害的途径、全面灭杀控制田间灰飞虱害虫的数量,因为玉米上的粗缩病毒病主要是由灰飞虱这种小害虫在玉米地里带毒传播侵染造成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预防和治理玉米粗缩病这种顽固性病害,今天这篇文章农技小背篓就给大家讲一讲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控治理方法。

一、关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时间期
(一)从玉米生长周期上来说,玉米粗缩病在玉米的苗期和成株期都可以发生,但玉米最容易发生粗缩病且发病症状严重的生长阶段是3-7叶期(最早出苗后即可染病),等到玉米长出9-10片叶后此种病害发生少且发病症状轻,5叶前感染粗缩病的玉米苗株越往后个头越粗矮。
(二)从玉米生长月份上来说,玉米粗缩病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侵染发病,每年的5、6、7这3个月份是玉米最容易发生粗缩病的发病高峰期。
(三)从玉米种植时间和种植模式上来说,夏玉米比春玉米发病重,早播夏玉米和麦茬套种玉米比晚播夏玉米、单独直播玉米发病重。

二、关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特征
(一)玉米粗缩病是粗缩病毒侵染到玉米体内所诱发的一种病毒病(一定要记住:玉米粗缩病是病毒病,它和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完全不一样)。防治玉米粗缩病时只能具有对病毒病有钝化控制效果的农药(药物可以控制病毒克隆繁殖扩散但杀不死病毒不能除根),其他各类杀菌剂喷打到玉米上不会有任何杀毒治病的效果。很多农民之所以把玉米粗缩病叫做“玉米治不好的癌症”,也是因为普通农药防治粗缩病无效且农药市场上没有能够一次性彻底根治好粗缩病的特效农药。
(二)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外部侵染的病害类型,这种病害在玉米上的侵染、发病、传播、扩散,主要是由灰飞虱这种刺吸口类小害虫在玉米地里以毒传毒、带毒传毒所造成的,而且灰飞虱这种害虫一旦染上病毒就会终生带毒,只要你不杀死它、只要温湿度适宜,它就可以一直在田间作物上反复循环持续传播病毒病。

(三)玉米粗缩病所造成危害症状是不可逆的,玉米粗缩病毒一旦侵染到玉米株体内造成了病毒危害症状,即使后期大家不论怎么补救,病害玉米是不能再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前期预防玉米不发生粗缩病(预防病害发生),在玉米发病初期尽早正确用药去控制住病毒继续繁殖加重病害、避免粗缩病继续在地里大面积传播扩散病害(控制病害继续扩散传播)。
(四)玉米粗缩病的危害作物范围比较广,玉米粗缩病毒不仅对春玉米、夏玉米有危害,同时这种病毒还可以通过害虫传播危害地里的小麦、水稻、高粱、谷子以及各类蔬菜、瓜果、果树作物等农作物,从而诱发田间作物发生病毒病,大家千万不要错误认为“玉米粗缩病只危害玉米而不危害其他作物”。

三、关于玉米粗缩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粗缩病的病毒源头,一个是粗缩病的传播载体,一个是粗缩病的发病对象。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哪里来的粗缩病毒?谁传播的粗缩病毒?谁容易被传染粗缩病毒?
(一)玉米高抗病毒病的品种比较少,大部分玉米不抗粗缩病。这个不属于咱们农民关注的范围,因为我们又不是研发培养玉米种子的。大家只要记住平时播种使用的玉米种子,大部分都属于抗病毒能力比较差或者容易被病毒侵染发病的品种就行了。

(二)玉米播种期和苗期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容易诱发玉米粗缩病。以前农技小背篓曾经多次给大家讲过——夏季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条件,最有利于各类农作物上的各类病毒病的发病,一般25-30度的温度且田间干燥的农田环境最有利灰飞虱的繁殖扩散与传播病毒。这一点不用再多说了吧?大家只要牢牢记住高温干旱气候环境容易发生各类病毒病、容易加重田间作物病毒病危害就行了。
(三)害虫防控不到位、打药杂草不彻底的玉米地更容易发生玉米粗缩病。首先来说,春季田间灰飞虱虫害灭杀防治不到位、灰飞虱害虫数量多的玉米地最容易发生玉米粗缩病害,因为玉米苗期正赶上灰飞虱由小麦地、从禾本科杂草上向玉米地迁徙飞入的高峰期;其次来说,农田里以及地头路边沟旁的杂草是灰飞虱寄生/繁殖/扩散的主要场所,所以凡是田间地头杂草灭杀防控不利、杂草丛生旺盛生长的玉米种植地,最容易发生玉米粗缩病。

换句话来说就是——玉米地打药杀虫和打药除草两大管理不好的地块,更容易因为灰飞虱携毒传毒而发生玉米粗缩病,而且等到玉米采收后,地里的带毒越冬休眠的灰飞虱等到下一年春季变暖后还会把粗缩病毒继续传播到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以及叶瓜果蔬菜上,造成田间农作物以此每年循环发病。而且春季干旱少雨、秋季气温高降温晚、冬季偏高温的农田会更有利于灰飞虱越冬、会加重下一年田间作物上的虫害和病害。

(四)作物播种采收期调整不当更容易诱发玉米粗缩病。①对于收完小麦接茬种玉米的农田来说,一般冬小麦成熟收获时间越晚,接下来种植的玉米就更容易发生粗缩病;②对于种植春玉米的农田来说,一般春季播种玉米时间越晚的种植地越容易发生粗缩病;③对于种植夏玉米的农田来说,一般夏季玉米播种时间越早,在夏玉米地里套种或在地周边种植单子叶瓜果蔬菜的地块,夏玉米播种出苗后也就更容易发生粗缩病。这主要是上述几种玉米种植地里的玉米在苗期正好赶上田间灰飞虱高发期,更容易被迁徙飞入玉米地里的灰飞虱带毒传毒侵染而大幅增加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

四、关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与发病危害
玉米在从出苗后到成熟前整个生长期都可以被粗缩病毒侵染而发病,但一般玉米苗期发病率最高且发病程度最终,病苗长到3-5叶时会显现出比较明显的病害症状。知道怎样判断玉米是不是发生了粗缩病(从叶、茎、秆、穗、根各个部位综合判断),才能做到正确且有针对性的防治玉米粗缩病;知道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才能让大家更加重视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一)玉米病株的叶片数量明显增多(叶片比健康苗更多更密集)、叶片颜色会变得很浓绿或黑绿(叶色比健康苗叶颜色更深更绿),苗株上部叶片稠密重叠,并且病苗的叶片明显要比健康苗变得更宽、更短、更厚、更脆、更直立。

(二)玉米病株的中间心叶成簇状或者心叶无法正常展开,并且心叶下方和中间叶脉两变会产生成虚线性的退绿、油浸状、半透明的退绿长条病斑,新叶长大老熟后叶片上的叶脉、叶背、叶鞘会慢慢变白呈凸起状(病叶上有明显粗细不一的白色条状凸起)。
(三)玉米病株生长缓慢、不长高(病苗只长叶不拔节),外观低矮粗短缩,病苗地上茎节明显变粗、茎秆明显变短(看起来又粗又矮又肿),整个病苗看起来就像“粗矮肥肿畸形生长的小矮个子”,很多发生粗缩病的玉米苗株长到最后结穗时也只有50公分(发病重)到100公分(发病轻)左右(大约只有正常玉米株高的一半左右)。

(四)玉米病株的根系稀疏不发达(根少、根小、根短),有时候根系还会变黑腐烂,整棵玉米苗株很容易从地里拔出来。
(五)玉米病株在苗期时很容易只长叶子不拔节,严重时整棵玉米全部枯死(特别是大雨后容易急剧萎枯死亡),玉米病株进入到抽穗孕穗期时,发病轻的玉米可以抽出雄穗但雄穗明显变短、花粉变少或缺少花粉,并且雌穗授粉不良、结穗畸形个小、穗粒稀疏残缺数量少或者整个玉米棒穗上有穗无粒,发病严重的玉米则直接无法抽出雄穗、雌穗不能授粉无法孕穗结粒(即玉米只有长杆不结穗粒),进而造成玉米大幅减产。

五、关于玉米粗缩病的防与治
当前市场上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玉米粗缩病的特效药物,这一点大家平时卖农药时千万盲听盲信而被别人给忽悠了。
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核心要义是提前预防,防治玉米粗缩病的主要手段是除草和杀虫,防治玉米粗缩病的补救方法是早喷打可以钝化病毒活性、抑制病毒自我克隆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综合防治玉米粗缩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种植玉米一定要先拌种包衣再播种
虽然当下绝大部分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毒比较敏感且容易感染病毒发生粗缩病,但玉米粗缩病基本不存在种子带病毒传播病害的问题。农技小背篓之所以建议大家播种玉米前一定要使用药物拌种包衣,主要是为了灭杀防控玉米田地里的灰飞虱,只要控制住了玉米地里的灰飞虱,那么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就会大幅降低。
因此,大家在玉米种植前,可以先使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的杀虫剂对玉米拌种包衣(推荐使用具有内吸性的杀虫剂药物拌种),然后再进行玉米的正常播种,这样可以有效灭杀和防治玉米苗期的灰飞虱虫害,减少玉米苗期粗缩病害。

(二)灵活合理调整春玉米和夏玉米的播种期
很多地区、很多农田里的玉米之所以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粗缩病,很大程度上是玉米播种出苗后的5-6月份苗期正高赶上灰飞虱虫害高发期(即灰飞虱虫害盛期与玉米苗期重叠,造成灰飞虱大肆向玉米地里迁徙进行带病毒传播病害)。所以,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调整玉米播种期(即适当早播或适当晚播),让玉米最容易感染粗缩病的3-5叶苗期避开灰飞虱虫害最严重的高峰期,这是降低玉米粗缩病非常有效的手段。

因此,农技小背篓在此建议大家:①种植春玉米尽量能早播早种(如在3月底到4月中上旬尽量早播),让春玉米早发芽早出苗早生长,安全避开春季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高发期的3-7叶苗期。②种植夏玉米尽量晚播晚种(如等到5月底到6月初时再播种夏玉米),让夏玉米避开从小麦地和地边杂草上向玉米地大规模迁徙带毒传病的粗缩病高发期。③种植玉米尽量避免在玉米地周边种植容易交叉滋生灰飞虱虫害的瓜果蔬菜,尽量把玉米进行覆膜早播,尽量单独夏直播玉米而不要种植套种玉米(不可套种单子叶作物,可以套种不易寄生灰飞虱的花生、大豆、棉花等双子叶作物),尽量不要早收小麦、尽量不要在麦后抢茬播种玉米。

(三)全面做好玉米播种前后的除草工作
玉米地里或者玉米种植地周边杂草比较多的地块,则玉米虫害严重、病害发生率高,因为杂草丛里寄生有大量带毒带菌传播病虫害的害虫。
因此,农技小背篓建议大家:一方面在玉米播种后2-3天(即玉米播种后到出苗前)立即喷打1遍土壤封闭性除草剂(全面均匀细致的喷打地面),以此让地下的杂草无法大量出土生长,另一方面在玉米出苗后长到3-5叶最适合打苗后除草剂的时候(玉米苗3叶前和6叶后不可喷打苗后除草剂),此时赶紧再喷打一遍玉米苗后定向选择性除草剂(只打杂草不打玉米苗),以此全面灭杀长出地面的田间杂草。再一方面,玉米地打药除草时,一是要重点防治禾本科和单子叶杂草(这是最容易寄生灰飞虱的杂草类型),二是打药除草时不仅要全面喷打玉米地里的杂草,而且还要全面喷打灭杀地头、沟边、渠旁的杂草。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打药除草、玉米出苗后打药除草的时间、方法、除草剂配方选择、打药技巧等,可以去我主页搜“玉米除草”学习查看。

(四)提前做好灰飞虱虫害虫情的检测与预防
正常情况下,大家要想防治好玉米上粗缩病,一般从5月初就要开始经常检查和检测地里的灰飞虱虫害情况(此时是防治小麦地里的灰飞虱传播源头),一旦发现农田地里出现了灰飞虱,就要赶紧打杀虫剂去控虫和杀虫。
(五)合理浇水避免土壤干旱且及时拔掉地里零星病株
①高温干旱的田间气候环境,非常有利于玉米地里大量滋生灰飞虱而加重粗缩病害,而湿润的土壤环境能够抑制玉米地里的灰飞虱繁殖扩散。因此,大家在种植玉米时,尤其是在玉米播种-苗期的这段时间,应对根结天气下雨情况和土壤干湿变化灵活及时的浇水,保持玉米播种时土壤湿润、保证玉米苗期时土壤不干旱,这样可以大幅减少和减轻玉米上的灰飞虱虫害和粗缩病害。

②在玉米出苗后的生长期内,对于地里零星发现的感染病毒病的病株(病株判断方法在上面已经介绍过了),应对立即连根拔除掉,然后带出玉米地外进行深埋或焚烧掉,以防病株在地里继续传播扩散粗缩病害。
(六)挑选对粗缩病防治有效的药物尽早喷打
对于那些玉米苗期经常大面积发生粗缩病害的种植地,或者农田里已经出现玉米粗缩病的种植地,大家不仅要早打药防治,而且要一定要选对喷打的药物才行。
大家在防治玉米苗期灰飞虱虫害时,在玉米出苗后到玉米苗长到7叶前,可以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啶虫脒、烯啶虫胺、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建议使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全田喷打2次、7-10天打1次(虫害严重的5-7天打1次),喷打杀虫剂灭杀灰飞虱的**时间点是白天上午清晨或下午傍晚,因为灰飞虱怕强光,白天经常多藏起来打药打不到它。

大家在防治玉米粗缩病害时,不要使用普通的杀菌剂(打了和没打一样、没效果),而是要使用防治病毒病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大家可以在玉米苗期发病前或者在玉米刚出现粗缩病症状时(建议在玉米3-5叶期早打),挑选购买使用盐酸吗啉胍、病毒A、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香菇多糖等能够钝化病毒、降低病毒繁殖活性的药物,每隔7-10天喷打1遍(病害严重的5-7天打1次)、连续喷打2遍即可。再说一遍:目前市场上没有能根治病毒病的药物,所有对病毒病有效的药物只能钝化控制病毒而杀不死病毒。
为了提高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农技小背篓建议大家在田间打药时按照杀虫剂+抗病毒药物的配方进行打药,这样既能灭杀害虫又能控制粗缩病。除了药物以外,大家使用磷酸二氢钾搭配含锌叶面肥一起喷打玉米苗,也可以提高玉米苗自身的抗虫抗病能力。
行了,关于玉米粗缩病这种由灰飞虱带毒传播诱发的病毒病的防治,今天先给大家讲这么多吧,再讲多了大家看完也会记不住。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学习更多实用的农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