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鸡蛋3元 一穗鲜玉米8元 还出口欧洲、中东 一年销售1.3亿 这儿的农民种啥都不愁卖

“国家的政策真是好,电商帮助我家脱了贫。企业收走了咱的鸡蛋,放到网上去卖,销路可好了。去年鸡苗送得晚,产蛋也晚,收入还不算高。今年每个月已经卖到1000多元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这是深受“互联网+”获益的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胜丰镇新丰村一组村民薛振国的心声。

近两年,五原县充分认识到谁拥抱互联网,谁就拥抱了未来,把“互联网十县域经济”作为工作主线,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网上电商平台,24小时到达全国各地,使绿色、鲜活农畜产品变为商品,成为了“奢侈品”。

位于五原县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仓储中心每天特别忙碌,本地的各种绿色农畜产品在这里打包装袋,邮寄到全国各地。据了解,该产业园成立于2015年,投资l亿元建设,是自治区首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近两年来,五原县将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拉动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新引擎”,重点引导网商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等,构建“农户+网商+客户”的电子商务产业链,由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搭起贫困户与电商的桥梁,因户而异精准扶持,从而实现增收脱贫。还搭建了巴彦淖尔市首个电子商务进农村便民服务平台“河套购”和全区首个便民支付体系“河套宝”,构建了到村到户的物流体系,在帮助贫困户方面,打通了特色农产品“卖难”的渠道,解决了年老体弱的老人“买难”问题,从而实现节本增收。该产业园形成了集众创空间、产品展示、人才孵化、实训基地、服务平台、智能云仓“六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入驻电商企业及电商创业团队226户,成为电商企业加盟发展、特色农产品与电子商务嫁接的平台。

与此同时,五原县还搭建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成立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县级运营中心,与阿里巴巴等36家知名电商合作,统筹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乡村货的”运营、农产品开发包装等工作;培育“河套购”产业平台,引导传统企业"触电上网",促进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建成渤海商品交易所葵花籽网上交易平台,实现葵花籽现货交易5000吨,累计交易额达到527亿元.培育电商品牌.通过大力实施“互联网品牌"工程,成功创建“河套五原农耕”县域公共品牌,创新孵化黄金纬度等10个本土线上主打品牌。通过质量控制和品牌影响,土鸡蛋卖到3元/颗,鲜食玉米卖到7.8元/穗,香瓜走出河套畅销全国;部分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出口欧洲、中东地区,2016年全县实现电商销售1.3亿元。

五原县电商产业发展时间虽然并不长,但是短短几年时间,由于五原县农牧业工作有声有色、特色鲜明,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的认可,“十二五”期间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卓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全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农业部粮改饲示范县、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等100多项殊荣。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电商产业在促进五原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很多贫困户的脱贫。五原县依托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平台,贫困户的农产品好卖了,农资买的更便宜了,一些贫困户甚至自己参与微电商,销售当地的名优农畜产品,加快了脱贫步伐。今年,五原县的目标是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电商产业将继续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