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霉剂您了解的与不了解的内幕--您选对了吗?

霉菌,霉菌毒素,脱霉剂,腺肌胃炎的论证关系

这几年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概念喧嚣尘上,乱花渐欲迷人眼,万事皆可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确实已经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治理和减轻霉菌及其毒素对养殖业危害的工作也已成为当务之急。可是对于霉菌及其毒素还有脱霉剂和腺肌胃炎治疗药的辩证关系,在众多的兽医和从业者的有意推销下,形成了如今市场的乱象。今天笔者用一篇小文章做一个系统论述,水平有限,不喜勿喷。

霉菌:自然界中有细菌、真菌、病毒三种微生物。霉菌是真菌的一种,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在分类上属于真菌门的各个亚门。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隔或有隔,具1至多个细胞核。细胞壁分为三层:外层无定形的β葡聚糖(87nm);中层是糖蛋白,蛋白质网中间填充葡聚糖(49nm);内层是几丁质微纤维,夹杂无定形蛋白质(20nm)。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黄色的为黄曲霉),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霉菌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广泛应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和认识的一类微生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其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注意与链霉菌(放线菌)区分其特点是菌丝体较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同其他真菌一样,也有细胞壁,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霉菌有的使食品转变为有毒物质,有的可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自从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视。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几千亿甚至更多。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和繁殖。对人类的实践来说,孢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霉菌病害。

一、菌丝不分隔霉菌:孢子囊孢子、厚膜孢子。

二、菌丝分隔霉菌:分生孢子、裂生孢子。

三、霉菌繁殖:1、无性繁殖:孢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

裂生孢子;

厚膜孢子;

2、有性繁殖: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2-8个)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感染。

霉菌毒素:霉菌毒素(mycotoxins)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1]

霉菌毒素可在农作物在大田收获时形成;在不适宜的贮存条件下,霉菌毒素也可继续在收获后的农作物上形成。较高的湿度通常有利于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高温和干旱环境下的农作物很容易遭受霉菌孢子的侵害,一旦条件允许,霉菌孢子可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特征

◆低分子化合物。

◆非常稳定,可耐高温,即使加热到340℃也不会将其分解和破坏。

◆抗化学生物制剂及物理的灭活作用。

◆具有广泛的中毒效应。

◆特异性:分子结构不同,毒性相差很大。例如,据报道,黄曲霉毒素B1是常见的一种霉菌毒素,但是仅改变分子结构中的一个化学键,它的毒性显著下降。

◆协同性:各种霉菌毒素的同时存在能加重霉菌毒素的毒性。

◆高效性:很低的浓度即能产生明显的毒性,百万分之一(ppm)或十亿分之一(ppb)。[2]

霉菌毒素危害

通过改变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行为,霉菌毒素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一些霉菌毒素损害奶牛的肝脏、肾脏和繁殖功能。其他的代谢损伤则具有较小的器官特异性,如潜在地抑制免疫机能,导致奶牛对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在大多数情况下,霉菌毒素导致奶牛的采食量减少。当给奶牛饲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霉变饲料时,奶牛较低的采食量以及因此而带来的产奶量减少是奶牛养殖场常见的现象。另外,由于饲料中有害的霉菌毒素可转移到牛奶中,这是另一个令奶牛生产者头疼的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牛奶的质量降低,食品出现安全问题,霉菌毒素是致癌的物质,损害人类健康。对奶牛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和不同种类的镰刀菌毒素。危害奶牛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由真菌黄曲霉菌产生。这是一个热带或亚热带的霉菌,喜好高温高湿或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黄曲霉毒素损害奶牛的肝脏组织,破坏肝脏功能,严重地导致死亡;黄曲霉毒素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动物容易感染疾病,发病率上升。奶牛采食霉变饲料的其他常见症状还有:饲料采食量减少,产奶量降低,体细胞数增加等。

霉菌污染食品并产生毒素后,人如果摄入了这类食品可能引起对人体健康的各种损害,称为霉菌毒素中毒。狭义的霉菌毒素中毒是指产毒霉菌寄生在粮食或饲料上,在适宜条件下产生有毒代谢产物,人、畜食用后导致中毒;广义的霉菌毒素中毒则包括食用了本身含有霉菌毒素的或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饲料)所引起的中毒。前者是霉菌在食品原料的贮运和加工过程中生长繁殖产生的毒素污染食品,此时食品的感官性状一般没有明显的变化,人们在误食这类食品后发生中毒;后者除上述情形外,还包括误食以下两类食品引起的中毒,这两类食品为:一类是在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中病原霉菌感染这些作物,并形成毒素残留在其中,如麦角中毒;另一类是霉菌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并导致食品感官性状的明显变化,如腐烂的柑橘等。[1]

霉菌及霉菌毒素现状

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素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会产生霉菌毒素,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躲过霉菌污染的。

世界上每次年大约有25%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因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差距很大,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区。中国动保协会调查统计如图所示,在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母猪假发情、哺乳仔猪拉稀、蛋鸡产蛋率下降、奶质不符合要求等。“病从口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和我们所用的饲料原料有关,究其原因,主要是霉菌毒素惹的祸。

霉菌毒素常见种类

据统计,己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最令人关注的可分为6大类: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和麦角生物碱。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ZEN/ZON, Zearalenone)

赭曲毒素(Ochratoxin) T2毒素(Trichothecenes)

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deoxynivalenol)

伏马毒素/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包括伏马毒素B1、B2、B3)

黄曲霉毒素

特征:1.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

2.由约20种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组成,其中以B1、B2、G1、G2及M1最为重要。

3.国家法规规定饲料中这种毒素的含量不得超过20ppb.

4.敏感性:猪>牛>鸭>鹅>鸡

黄曲霉素对猪的影响:

1.采食量降低或拒食。

2.生长迟滞,饲料报酬变差。

3.免疫功能降低。

4.造成肠道及肾脏出血。

5.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6.影响生殖系统,胚胎坏死,胎儿畸形,盆血。

7.母猪泌乳量下降。乳汁中因含有黄曲霉毒素,从而对哺乳小猪产生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影响:

1.黄曲霉毒素对所有品种的家禽都有影响。

2.导致肠道、皮肤出血。

3.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4.高水平摄入时可导致死亡。

5.生长不良,产蛋性能变差,蛋壳品质恶化,蛋重减轻。

6.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挫伤能力降低。

7.影响鸡蛋品质,现已发现在蛋黄中有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出现。

8.低水平(低于20ppb)仍可产生不良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其它动物的影响:

1.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2.奶牛产奶量下降,另外黄曲霉毒素可以将黄曲霉毒素M1的形态分泌到牛奶中。

3.可引起犊牛直肠痉挛、脱肛。

4.高水平黄曲霉毒素也可引起成年牛肝脏的损害,抑制免疫功能,导致疾病爆发。

5.致畸、致癌。

6.影响饲料适口性,降低动物免疫力。

玉米赤霉烯酮

特征:1.主要由粉红色镰刀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热处理不能破坏此毒素。

3.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

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类物质活性的毒素,主要危害种用畜禽,其中青年母猪对之最为敏感。

◆1~5ppm:后备母猪**红肿,假发情。

◆>3ppm: 母猪和后备母猪不发情。

◆10ppm: 保育及育肥猪增重减缓,仔猪脱肛,八字腿。

◆25ppm: 母猪偶发性不孕。

◆25~50ppm:窝数少,新生仔猪体型小;新生小母猪**红肿。

◆50~100pm:假怀孕,乳腺变大,乳汁渗出,出现临产前的征兆。

◆100ppm:持续性不孕,乘架其它母猪,卵巢萎缩变小。

T-2 毒素

特征:1.主要由三线镰刀真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小麦、大麦、燕麦。

3.对猪、乳牛、家禽和人都有危害。

4.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

危害:1.为毒性高的免疫抑制物质,破坏淋巴系统。

2.危害生殖系统,可引起种猪不孕、流产或产下虚弱仔猪。

3.采食量降低、呕吐、下血痢甚至死亡。

4.目前被认为是对家禽最毒的毒素,可引起口腔和肠道出血、溃疡,降低免疫力,产蛋量下降,体重减轻。

5.允许极限:

★反刍动物和蛋禽:5ppm

★肉禽和猪:2ppm

★人、小猪和马:1ppm

赭曲毒素

特征:1.主要由曲霉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

危害:1.造成动物免疫系统功能抑制。

2.造成哺乳动物的肝脏及肾脏受损,尤其对猪和人危害更大。

3.造成母猪流产和产仔重偏轻。

4.高毒性,可致癌。

5.允许极限:

畜禽:50ppb

人:20ppb

呕吐毒素

特征:1.最常见的镰刀霉毒素,高温处理完全无法破坏它。

2.主要来源是玉米、小麦、大麦、燕麦。

3.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

危害:对猪只影响较大,主要症状为猪只厌食,严重者表现为拒食或呕吐。

★1~2ppm:摄食量减少,增重减缓。

★5ppm:摄食量减少30~50%。

★10ppm:由于拒食导致饲料消耗量和增重急剧减少。

★12ppm:完全拒食。

★20ppm:导致呕吐。

此外,还会造成皮下及肌肉出血,降低繁殖率及抑制各种动物的免疫力。

允许极限:

★反刍动物和蛋禽:5ppm

★肉禽和猪:2ppm

★人、小猪和马:1ppm

串珠镰孢菌毒素

特征:1.1988年由南非学者发现。

2.主要由串珠镰孢菌产生。

3.主要来源是玉米、高梁。

危害:1.对多数动物:降低免疫功能,损害肝脏和肾脏,降低增重,增加死亡率。

2.对猪的危害:不孕、肺水肿、呼吸困难、死亡。

3.对家禽的危害:降低食欲,免疫力下降。

4.对马的危害:贫血、脑坏死。

5.允许极限:

★反刍动物:50ppm

★猪:10ppm

★马:2ppm

★人:1ppm[3]

霉菌毒素对各种动物的危害

  一般情况下,猪是对霉菌毒素最敏感的牲畜。黄曲霉毒素会抑制免疫系统,日粮中污染霉菌毒素出现的第一个迹象是采食量下降。临床体征,取决于污染程度,可以从抑制生长、引起肝病到死亡。

  其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呕吐毒素和T-2毒素是养猪业最相关的毒素。T-2毒素会抑制采食量。呕吐毒素还降低采食量,抑制猪的生长,导致猪呕吐。赭曲霉毒素是毒害肝细胞和肾细胞的,引起其他特殊的慢性毒性。赭曲霉毒素中毒的效果是抑制生长、降低体增重以及出现肾脏病变。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引起猪的雌激素效应。在妊娠母猪上会增加流产和死胎的发生。另外,污染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会引起外阴肿胀和发红,假发情和假孕。伏马毒素靶向肝脏、肺和胰腺,会导致猪肺水肿。

02反刍动物:受霉菌毒素的持续影响

  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在反刍动物上与在单胃动物上一样重要。然而,成年的反刍动物一般对真菌毒素比单胃动物更耐受。这源于一些瘤胃微生物对霉菌毒素的解毒能力。

  一般情况下,犊牛对黄曲霉毒素比成年牛更敏感。其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对奶牛影响最大。

摄取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的临床症状包括采食量和产奶量下降、腹泻、急性乳腺炎、体重减轻、呼吸障碍、脱发、肝损伤和免疫抑制。

  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AFM1会被携带到奶中,约占收入的1至6%。

众多的研究表明,反刍动物较少受呕吐毒素(DON)的影响,因为它在瘤胃被代谢成毒性较低的脱环氧化物。

  尽管如此,DON与奶牛的采食量和产奶量量下降相关。T-2毒素会导致食欲抑制和体重下降、生长缓慢、肠胃炎、产奶量降低,并会抑制犊牛的免疫应答。

  另外,T-2毒素通过损害免疫功能引起出血性肠综合症。玉米赤霉烯酮会引起牛、羊等反刍动物假发情、不发情、乳房过早发育和流产等异常生殖问题。

03

家禽因霉菌毒素遭受隐形性能损失

  与其他家禽如鸭、鹅相比,肉鸡较少受黄曲霉毒素影响。这主要是黄曲霉毒素是最有免疫抑制性的毒素。

  A型单端孢(T-毒素、HT-2毒素、镰刀菌烯醇)是受家禽业主要关注而导致生产力下降带来经济损失的毒素。

它们对家禽来说是剧毒的,尤其是鸡,由于其非常低的LD50。特别是,T-2毒素会抑制鸡的饲料摄入、体重、种蛋的质量并导致口腔病变。

  雏鸡对赭曲霉毒素非常敏感。这些肾毒素可以抑制采食量、生长、产蛋量并影响蛋壳质量。

  伏马毒素与家禽中的高死亡率相关。摄入伏马菌素的症状是免疫抑制、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以及嗉囊重增加。

相较于其他物种如猪,禽受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少,但是霉菌毒素组合会导致生育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

1、霉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诱发免疫抑制。

2、霉菌毒素会造成经常性的拉稀,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采食量大大减少,体重大大下降。

3、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消化道的破坏相当严重。能引起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性腺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

4、霉菌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胆囊黏膜由于胆小管的增生和坏死而发炎,出现胆囊脆性增大的现象。

5、霉菌毒素会造成种鸡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孵化中胚胎死亡多见;霉菌毒素通过减少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和转运而对蛋鸡产蛋造成影响,采食量的下降以及料价比的不合理是母鸡性成熟延迟。

6、霉菌毒素对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产生尿酸盐沉积,从而导致痛风症的发生,不明病因腿病增多。

7、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腹水症多发。

在养殖实际生产当中,人们对霉菌滋生和霉菌毒素传播的条件的认知,多限于是高温高湿地区或高温高湿季节。霉菌毒素的危害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严重的多,霉菌的扩散与污染也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广泛得多。霉菌及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草、饲料、谷物原粮、养殖环境、动物体表。

1、曲霉菌主要侵害家禽呼吸器官

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病变特征为肺及气囊炎症和小结节为主,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主要传播媒介是被污染的垫料和饲料。因此,饲养管理不善是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

2、对畜禽消化道黏膜的强腐蚀性

会导致肠粘膜脱落、坏死,从而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肠道除了是消化器官外又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同时也吸收霉菌毒素,当霉菌毒素严重破坏了肠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肠道免疫系统的被破坏会导致家禽对传染病的易感性更高了。

3、对肝脏的破坏

造成肝细胞坏死,充血后期形成“橡皮肝”。肝脏有储备糖原的功能,糖原减少,发生低血糖症,往往饮葡萄糖无效;还会干扰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和运输,进而造成产蛋率下降和产小蛋增多。

4、对肾脏的损伤

可致肾肿、痛风、软骨组织发育不良,畜禽腿病发病率升高。

5、对血管壁的损伤

使畜禽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和脏器组织渗透压升高,诱发腹水症。

6、对免疫器官的损伤

尤其会造成鸡胸腺、法氏囊的萎缩,引起免疫抑制而使各种病毒病多发。

免疫失败常被认为是疫苗质量,接种过程失误,强毒攻击或其他复杂因素影响,而霉菌毒素造成免疫失败却常被忽视。




霉菌及其毒素的治疗原则:

外控摄入+内源分解+提免减抑

主要是

1.使用优质饲料,主要指标是:饲料里面的玉米霉变率

2.饲料储存要求:干燥通风阴凉处

3.遇到梅雨季节,适当饲料里添加脱霉和分解霉菌毒素的添加剂

4.做好平时禽群的饲喂,少喂勤添,做好净槽(最好净槽2小时)

5.种鸡从母源角度做好净化(因为本病可以垂直传播)

6.孵化过程中做好孵化环境的消毒杀菌工作

7.饲养管理过程中保持高温低湿的饲养环境,加强通风管理

脱霉剂的选择:

一、脱霉剂只有概念没有标准

  1、脱霉剂没有标准可以衡量:霉菌毒素吸附率的测量一直是个世界难题,跟饲料中的能量的检测一样存在着无比的困难。而且也存在着很多无法回避的疑问,如体外吸附和体内吸附有可比性吗?吸附营养?等等。至今无论欧盟、美国和中国都没有正式的霉菌毒素吸附标准,也没有将脱霉剂正式列入添加剂名单中。

  2、脱霉剂还处于概念阶段:业界都认识到了霉菌毒素的危害,也知道有些添加剂材料对其有一定的吸附率,但究竟吸附率多少,还是很成问题,各国均无定论、无标准。很多言之凿凿的所谓吸附率,多数是厂家的一面之词,有夸大其产品功效的嫌疑。

  3、脱霉剂作用有限,根本在原料把关:正规的几种添加剂材料可以起到一定的吸附作用。但如果饲料发霉严重,希望通过脱霉剂来走捷径解决,根本不可能,尤其是非极性毒素。最终对饲料原料的把关才是控制霉菌毒素的根本和关键。

二、市面脱霉剂非常混乱而且假冒伪劣很多

  市面销售以国外品牌为主。早期对霉菌毒素的认识,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导和推广,从而使很多国外品牌深入人心。现在市面上几乎什么国家都有,价格从每公斤10元到100元都有,甚至还有几块钱的,让广大消费者摸不着头脑,辩不清好坏。

  “假冒”的产品很多。市面上五花八门,价格高低不一,但90%是假冒产品,印上一样的包装,却由全国各地的不法商贩生产,卖到全国各地。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公司申请了一个国外产品的批号(外饲准字,5年有效),进上一两吨货。然后就用这个批号自己生产,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更多的是,直接盯上连国外的品牌都是捕风捉影,批准文号质量标准等编造一个,直接印上国外风格的包装袋,装上几毛1斤的膨润土就卖。

三、外饲准字的秘密

  国外饲料和添加剂的进口要提前办一个批准文号,这就是“外饲准字”,但办理后,至于是否进口,或进口多少,农业部就不得而知了。而海关只对进出口海关的货物管理,至于市场销售的进口产品管不了。这就形成了一个“钻空子”产业,办一个真的“外饲准字”,后冒名自己生产,这样就省去办理“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等一大堆麻烦,基本可避免抽查和承担质量责任。

四、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假冒伪劣产品?

  主观原因在于我们消费者对霉菌毒素和吸附剂不能正确认识;客观原因是霉菌毒素本身难以全面而准确地检测,而霉菌毒素的危害难以量化和明确。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更难检测和量化,我们几乎100%靠感觉在使用。

五、广大养殖使用者在效果方面的误区

  养猪者对霉菌毒素的唯一感受是“小猪肿脐子”,只要小猪肿脐子就知道是霉菌毒素中毒了,赶紧用脱霉剂。对脱霉剂的认识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用了后,小猪不肿脐子了,就是好脱霉剂”。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小猪种脐子是由玉米赤霉希酮毒素造成的,而玉米赤霉希酮毒素很难吸附,公认最好的脱霉剂也只能达到60%左右的吸附效率。所谓有厂家宣传的吸附率90%,难以证实。

  但养殖场只看表观效果,只要不肿脐子就是好的脱霉剂。造成很多厂家投机取巧,有XXX品牌只卖“酵母细胞壁”,简单解决肿脐子了事;更有很多加入部分解毒剂,治好肿脐子就行。其实仅仅对F2毒素有效,对更为严重的黄曲霉毒素类的,根本没有作用。为此,我们调查不少使用万分之几使用量的几个国外品牌脱霉剂的用户,都反映“小猪肿脐子是没有了,但还是疾病多,没有一点减少”,这基本反映出其对黄曲霉毒素等吸附效率很差。

  认为国外品牌质量好、可信度高。这正给了造假分子可乘之机,冒充或编造一大堆形形**的外国牌子,坑害消费者。其实随着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几种主要的吸附材料中国已经完全可以制造,而且质量非常好。很多国外厂商都是购买中国材料来生产的。

六、关于霉菌毒素的吸附原理

  现在被证实具有高效吸附霉菌毒素的原料来自三个方面:蒙脱石、改性的硅铝酸盐晶体、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前两者成本较低,后者成本较高。

  1、蒙脱石:具有2:1的三个晶层结构,1个八面体和2个四面体,厚度10埃,各层间没有氢键形成,因此晶层间隙很宽,霉菌毒素分子容易被吸附到晶层间隙中,其表面积很大,每克达700 m2(这是自然界中所见如此清澄的最大表面积),所以蒙脱石也称吸附之王。是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剂之一。

  蒙脱石主要是通过内部各结构层间的静电不平衡作用来吸附霉菌毒素的。粘土对体积较小的水分子和某些霉菌毒素的结合能力很强,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但干燥的蒙脱石结构层的间距为0.25-0.7nm,含水的为1nm,对体积较大的某些霉菌毒素就难以吸附,如F2、T2、烟曲霉毒素等。目前市场有号称“纳米”级吸附级,实际上不是吸附材料真达到纳米级细度,而是指硅酸盐晶体的纳米级晶层结构。

  2、改性硅铝酸盐晶体:是将蒙脱石等硅铝酸盐,使用一些有机物进行该性,原理上使蒙脱石等硅铝酸盐的层间柱子认为扩大,从而使层间空间扩大2-10倍,从而来吸附大分子霉菌毒素。但因其该性,从而使吸附效率难以保证。

  3、酵母细胞壁提取物: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分为3层:中间层是糖蛋白层,内外两层分别为葡聚糖层和甘露聚糖层[。葡聚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30%~34%)和甘露聚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30%,实际生产中多用的甘露寡糖,是酶解甘露聚糖完全从α-(1,6)-糖苷键连接的骨架处断开,生成若干种寡糖侧链 。其中甘露寡糖和甘露聚糖具有吸附霉菌毒素的作用,特别是对F2等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很好。

  由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含量很高、广泛,而所有的脱霉剂都不能100%吸附,所以任何霉菌毒素吸附剂都只能不同幅度地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但不能100%解除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而霉菌毒素对动物体内造成的毒害和毒性要加以排除,好的脱霉剂中添加酶解β-葡聚糖,具有通过免疫系统排毒的功能,所以这也是好的脱霉剂的独特之处(双向清除是指通过体外吸附和体内排毒两个不同方向解除霉菌毒素的危害)。

  4、主要几个霉菌毒素的分子大小(单位:nm)


H:可能吸附位置上的分子近似大小;L:从H位置旋转90度后的分子近似大小。

七、购买脱霉剂的几个外观鉴别

  1、如果是矿物吸附剂,粒度要求特别细,至少要求在28um以下,如果很粗,则基本可判定为假。

  2、高纯度的正规吸附剂,干燥而且密度不大。如果装在袋中不多但很重,则基本可判定为假。

  3、可以用水做个分析,矿物脱霉剂搅拌后呈悬浊状,不会产生大的沉底颗粒;而添加了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的脱霉剂,则有非矿物粉末分离出来,漂浮。

八、用脱霉剂好坏的的三个简单鉴别

  鉴别一:发病率是否降低(至少要长期观察2个月以上)(是衡量对黄曲霉毒素为代表的霉菌毒素的吸附效率);

  鉴别二:家畜食欲和采食量是否增加,蛋禽蛋重第一个月是否增加(是衡量对T2、呕吐毒素为代表的霉菌毒素的吸附效率);

  鉴别三:家畜假发情是否减轻,蛋禽禽蛋是否干净(是衡量对F2毒素为代表的霉菌毒素的吸附效率)。

九、关于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观察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观察

  1、免疫力:霉菌毒素最大的危害就是由黄曲霉毒素等造成的免疫破坏,严重侵害动物的免疫系统和肝脏等,造成动物抗病力下降和疫苗效价的降低和抗体低短而不齐。

  解剖分析:观察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大小和健康度,观察肝脏的损伤度

  生化检测:可对比分析抗体高低、保持时间、整齐度;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等

  表观现象:长期做发病率和死淘率对比分析;家禽特别观察脂肪肝和蛋重变化,畜重点观察发情、乳房炎等。

  简单鉴别:蛋禽最简单,观察脂肪肝和蛋重变化,一般使用脱霉剂第一个月蛋重回有所增加,以后恢复正常。而种禽看受精率、健雏率和雏禽的成活率跟踪。

  2、采食和体重:以T2、呕吐毒素等可严重造成动物拒食、消瘦。猪会造成动物不爱吃、增重慢、出栏延迟和料肉比高等,而家禽一般比较消瘦,死淘率高。

  简单鉴别:观察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后,家畜是否采食量有明显增加、增重加快,或家禽体重恢复、死淘降低的现象,否则就是霉菌毒素含量高,而脱霉剂添加量不够,或者所使用的脱霉剂质量有问题。

  3、繁殖:由于F2毒素能造成家畜假发情,幼畜肿脐子,使大家能从表面上认识到霉菌毒素的危害。但F2和黄曲霉毒素等其他霉菌毒素等能更深度地造成繁殖障碍。家畜方面表现为:发情不好、死胎、流产、难产,产仔率低等,弱仔多,成活率低,母畜使用年限缩短、乳房炎。家禽主要表现为:高峰期短或没有高峰,种禽受精率低,输卵管炎,鸡蛋脏、带血带粪,啄肛多。

  简单鉴别:看假发情、肿脐子,看蛋鸡鸡蛋质量。

十、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档次

  不算假冒的非正规产品,正规厂商生产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分3个档次:

  1-低档次的为单一矿物吸附剂,只能吸附黄曲霉、赭曲霉毒素,只有“鉴别一”符合,难以印证其他效果。这种脱霉剂平均市场价格在每斤10元左右。但低于10元的基本是非正规产品,更低一档。

  2-中档次的,一种是复合类吸附剂,在单一矿物吸附剂的基础上复合了酶制剂等结合物,其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并减轻“肿脐子”,但不能印证“鉴别二”。另外一种是单一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卖得很贵,一般为万分之几使用量。吸附黄曲霉毒素效率很差,吸附F2毒素很好,解决“肿脐子”很有效。这种产品,貌似高档,也正好符合用户“不肿脐子就是好”的心理。其效果很不确定,能印证“鉴别三”,但“鉴别一和鉴别二”不能印证。

  3-高档次的,属于第四代霉菌毒素吸附剂。要求全面改造并配合三大材料,要作到真正“三元广谱吸附”,同时具备一定的体内毒素清除作用。

腺肌胃炎:是霉菌毒素对消化系统损害的直接证据。当饲料不合格,脱霉剂无效,饲养管理落后的漏洞出现后,霉菌及霉菌毒素就突破了预防的防线,就形成了腺肌胃炎。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优质高效的腺肌胃炎药物治疗霉菌毒素引起的消化系统溃疡,消化不良等问题。

以上为霉菌及霉菌毒素,脱霉剂和腺肌胃炎的系统讲解,我们要尽量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以及饲料选择。避免一边吃毒药,一边吃解药的尴尬处境。让我们的养殖行业处于一个健康发展状态。祝各位养殖同行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