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中医院专家提醒您:假期不能胡乱吃
假期饮食健康小贴士
1.膳食结构搭配合理
为保证身体健康,人体应保持微碱性状态,如果人体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胆固醇都比较高,人就容易疲劳,同时抵抗力也会下降。而节日期间大量食用的荤菜几乎都是酸性食品,因此,节日饮食切莫餐餐只吃大鱼大肉,要有碱性食物搭配着吃。蔬菜、水果是富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元素的碱性食品,含碱量最高的要数海带,其次是青菜、莴笋、生菜、芹菜、香菇、胡萝卜、萝卜等。
我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原本就偏高,节日期间副食品吃多了,食盐的摄入量更多,钾是钠的克星,它能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钠。含钾较丰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带、香菇、芦笋、豌豆苗、莴笋、芹菜等等。
2.品种选择切忌猎奇
十一期间放长假,许多消费者绞尽脑汁去吃一些平时不经常吃的东西,以求换换口味,尤其以一些野味为多。如吃一些猫肉、鼠肉、蛇肉等等。专家指出,换口味并不是不可以,但还要以安全为前提,因为这些野味不是常见的肉类食物,其品质不在有关机构的检测范围之内,携带了哪些疾病、寄生虫等等消费者都不得而知,安全隐患非常大。因此提醒您不要盲目猎奇,贪食野味。
3.集中采购请勿大意
虽然平时的食品市场就非常丰富,但很多人还是改不了节假日集中采购的习惯。人们在这个时候购物没有平时挑选得仔细,一些有问题的食品就会乘虚而入。而商家在大批量进货时,也有可能放松对商品保质期等方面的严格检查,因此,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把关。
对购买食物的地点选择也应尽量去大超市、便利店、正规的商场,而不要购买小商贩的商品。即使是在超市等比较有保障的地点,也应该选择那些质量信得过的知名品牌的食品。
特殊人群
01
学生
节假日期间,学生(尤其是寄宿制学生),放假了,也放松了,家长也会想方设法为孩子准备各种美食,在此提醒家长和学生们:
1、避免进食过杂
很多家长过节时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食品:糕点、糖果、薯片、果冻、火腿肠……应有尽有,这些“休闲食品”在胃里还没消化掉,接着又要进餐。面对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和就餐环境的新奇,孩子往往食量大增,狼吞虎咽在所难免。由于儿童自控能力较差,家长若不加以管制,吃了比平常多数倍的食物,很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未经细嚼的食物在胃内不容易消化,造成胃肠负担过重,消化吸收不良,也会造成胃的损害。
2、避免饮食不规律
放假以后,没有了学校幼儿园的规律作息的约束,于是放纵了自己,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手机不离手,午饭时间当早餐,夜宵又成了午餐,导致饮食极度不规律,就容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症状。
3、膨化食品对儿童身体有害无益
油炸薯条、雪饼、薯片、虾条、鸡围、鸡条、玉米棒……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膨化食品。儿童经常食用膨化食品,会影响正常饮食,导致多种营养素得不到保障和供给,易出现营养不良。膨化食品中普遍高盐、高味精,将使孩子成年后易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病。
02
老年人
1、饮食一定要清淡,不可过度油腻。要保持自己平常的饮食标准:少盐,少油,少糖,营养均衡。
2、老年人如果日常服用进补的食品或药品,建议根据假期饮食情况做出调整,以免与饮食冲突,或造成营养过剩,必要的时候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
3、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新鲜食物营养最丰富,每次最好只煮一餐分量,如有剩菜要用保鲜膜包好,放置在冰箱内冷藏。
4、节日饮食杂乱,更容易使人上火、便秘,可多吃些水果,既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润肠功效,还能调节改善人体的代谢机能,预防各种疾病,增进身体健康。水果与蔬菜的消化时间和过程不同,应分开食用,否则水果中的大量酵素,会使蔬菜的纤维素腐坏,无法被肠胃吸收。
5、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不要单凭口味挑选食物。譬如脾胃虚寒的老年人贪吃生冷食品学会引起肠胃不适或腹泻,内热较重的老年人嗜好油炸食品或吃羊肉火锅常会引起口舌溃疡或大便干结,这是因为食物属性与机体体质不相符合造成的。应熟知食物的温凉属性,提供与老年人体质相一致的食物,同时还要根据季节变换调整食物。
6、要注意进食安全。老人一般牙口不好,咽喉部黏膜萎缩,感觉较迟钝,食道和胃蠕动减慢,进食时易发生哽噎。特别是吃糯米、年糕、糍粑等黏性食物时,注意要把食物切得小一些,要细嚼慢咽。此外,吃鱼、鸡、鸭等有刺和骨头的食物时,应注意防止被卡。
特别提醒外出旅行的朋友饮食注意以下两点:
1、规律饮食 虽然外出,但不能放纵,尽量做到一日三餐、规律饮食。
2、注意饮食安全,不要“不讲卫生”。外出游玩,不论自带食物,还是当地美食,一定注意食物的保质期,不要食用过期食品,瓜果食用前要清洗干净。
注意以上几点,让我们度过一个健康祥和安乐的国庆小长假。
转自丨石家庄卫生健康
来源: 石家庄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