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五强”保粮安 玉米迎丰收
立秋以来,贵阳贵安各地玉米陆续成熟,喜迎丰收。
8月24日,贵阳市市级专家组联合贵安新区高峰镇、马场镇农技人员开展了玉米测产工作,其中,马场镇新院村王小向农户的高产地块产量每亩792.83公斤,高峰镇大乐歌村刘云春农户的低产地块产量每亩452.6公斤,较往年增产明显。

9月5日,省级专家在息烽县小寨坝镇大湾村进行田间测产验收。
8月30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对位于清镇市新店镇大寨村的贵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综合示范点进行测产,测产结果显示,1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的玉米平均亩产达606.42公斤、大豆平均亩产达118.63公斤。
9月5日,省级专家对息烽县小寨坝镇大湾村的省级粮油作物(玉米)高产竞赛、粮油产业“揭榜挂帅”净作玉米小面积超高产示范种植田进行田间测产验收,结果显示,示范田玉米产量折合亩产1019.9公斤,创造了黔中地区历史最高纪录。
……
玉米是贵阳贵安种植面积最大的秋粮作物,对稳定贵阳贵安粮食种植面积、产量至关重要,今年以来,贵阳贵安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达79.02万亩。为抓好粮食安全工作,贵阳贵安采取“五强”措施,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强任务保面积。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采取市级统筹、县级落实的工作机制。聚焦任务,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市级负责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督导,区(市、县)级负责统筹本区域工作推进,任务县承担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种植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省级下达任务指标,编制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到村到地块,并建立生产台账,确保全面完成推广面积。
强政策保效益。安排2935万元用于稳定粮油生产,积极争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项目资金,已争取省级以上项目资金2.92亿元。制定《贵阳市化肥价格保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化肥直供直销机制,满足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需要。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确保农资市场安全有序。全面推进种粮完全成本保险,对保险名录内的农作物应保尽保,投保玉米5.26万亩、马铃薯0.85万亩,做到有灾保成本、无灾保收益。
强防灾保丰收。在防灾减灾方面,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在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及特色作物主产区设87个病虫监测点,及时预警、指导病虫防控;全面推广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大力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强化技术培训指导,采取发放技术明白纸,举行现场会、室内培训等方式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指导,全面提升农业种植主体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力及科学用药技术水平。此外,争取农业防灾救灾资金855万元,支持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粮食生产区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
强技术保单产。在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粮油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提升、种子种苗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等工程,聚焦单产提升潜力大的玉米、大豆等作物,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近3亿元,重点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为单产提升夯实基础。
强指导保服务。成立市级粮油专家巡回技术指导组,深化巡回技术指导工作机制,每月对任务县至少开展两次以上生产技术巡回指导工作;成立9个工作指导组,聚焦关键要素、关键环节,适时开展蹲点指导、技术培训。编制《贵阳贵安2023年千名农技干部助力春耕生产工作方案》,组织全市1094名农技人员围绕夏收粮油管理、大季粮油种植、重点项目推进等7个方面开展下沉服务达4万余人(次)。建立农技人员“揭榜挂帅”和基础性示范服务定点机制,全市农技人员围绕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重要粮油作物,开展高产栽培、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化肥减量高产技术示范等服务。
记者 宋子月 文/图
■相关新闻
秋收气象服务助力颗粒归仓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从9月上旬开始,贵阳市气象局开展秋收气象服务,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目前,贵阳贵安种植的水稻大部处于乳熟至黄熟收获期,热量条件较好的区域和部分早熟品种已开始收获;玉米大部处于成熟收获期,热量条件较好的区域和部分早熟品种已完成收获。贵阳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近期天气非常适宜玉米、水稻、高粱、辣椒的收晒作业,也有利于猕猴桃、葡萄等精品水果品质形成及采收上市。
对此,从9月4日开始,贵阳市气象局每周两次滚动开展专项气象服务,提醒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户做好农机调剂调运、成熟秋粮收晒、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同时,多地依托“大喇叭”定时发布最新天气趋势,提醒广大农户抓住晴好天气秋收秋晒,确保收获质量,做到颗粒归仓。
石奎 记者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