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市:推广无膜玉米种植 解决土地“白色污染”
近日,阜康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等50余人开展无膜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现场观摩会,进一步推广无膜玉米种植技术,提升玉米单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于相成 摄
副市长努尔兰·伊力亚斯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听取了阜康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无膜玉米种植技术的详细介绍,包括技术原理、操作要点、产量优势及环保效益等方面。
无膜玉米种植技术是控膜、省工、节本增效的一项栽培技术模式,是在玉米播种的同时铺设滴灌管但不覆膜的栽培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减少因覆膜而带来的土壤地膜污染,同时提高玉米单产水平,达到控膜提效的目的。

于相成 摄
阜康市滋泥泉子镇种植户王峰说:“经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我们种植的玉米统一管理,只需要5个人就可以管理3600多亩玉米地,目前玉米长势非常好,经过测产,今年玉米每亩产量达到1300公斤,今年预计玉米能有个好收成。”
今年,阜康市以实施昌吉州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狠抓粮食产能提升,在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二道河子中心村种植玉米2000亩,其中降解膜1500亩、无膜玉米500亩。经过区、州专家产量测产,降解膜平均每亩单产1239.9公斤,无膜平均每亩单产1314公斤,无膜玉米比降解膜玉米高了74.1公斤,按每公斤1.7元计算,每亩多收入126元。推广无膜玉米播种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农户购买地膜和回收残膜的支出,解决了覆膜种植后残膜无法清除的难题,杜绝了耕地面源污染。

于相成 摄
阜康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方勇说:“无膜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利用,不仅能有效防治耕地的面源污染,保护耕地环境,又能优质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户购买地膜和回收残膜的支出,解决覆膜种植后残膜无法清除的难题,进一步探索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新途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建议各乡镇在水肥充足的地方种植无膜玉米。”
来源:阜康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筱庆 于相成(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