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2024年石家庄市夏玉米播种技术建议》
玉米《2024年石家庄市夏玉米播种技术建议》《决定玉米收成的关键一步:追肥用尿素还是复合肥》《玉米多穗原因》
请点击关注 杨理健微语农业 2024-06-04 21:23 山东 1人听过反馈
- 标题有误导性

《2024年石家庄市夏玉米播种技术建议》(河北省植保协会)
2024年石家庄市夏玉米播种技术建议
当前,正值我市夏玉米备播关键时期。坚持“七分种、三分管”的生产思想,确保玉米播种质量,打好秋粮丰收基础。


一、因地制宜优选良种
在保持夏玉米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保持粒用玉米面积稳中向增,同时稳妥推进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特用玉米适度发展。玉米品种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审定的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良品种。
高产田可选用一些耐密、抗倒、高产、稳产的品种;一般生产田可选用一些耐密、抗倒、适合机械化、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条件优越的区域可以开展籽粒机械直收模式试验示范,可选用生育期短、籽粒脱水快、穗位适中且高度一致、抗倒性强的品种。鲜食玉米可选用一些口感佳、色彩丰富、商品品相好的品种。

二、抢收抢墒提早播种
小麦收获后应尽快抢时抢种,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高产争取更多热量资源。对小麦机收和玉米机播作业应进行科学合理调配,力争做到“当天收麦当天播”“上午收麦下午播”“前面收麦后边播”,尽量减少接茬耗时。力争在6月15日前完成播种,一般不晚于6月20日。
播种时适宜土壤水分相对含量应在70%~75%,要注意天气变化,确保应播尽播。种子要选用含有效杀菌剂、杀虫剂成分的包衣种子,挑选质量好、活力强、芽势高、粒径大小一致的种子,以保证播后玉米田间出苗率和幼苗整齐度。

三、科学足量施足底肥
施用底肥或种肥优先选用深松多层施肥和定位施肥精播机械,随播种带状足量施用。一般每亩施用40公斤左右氮磷钾复合肥作种肥,有条件的地方每亩可配施1~1.5公斤硫酸锌或硫酸锰等微肥。
提倡施用缓控释肥,带施底肥要侧深施。播种时注意种子与种肥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以防烧种烧苗。采用水肥一体滴灌地块,可在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花粒期等采用分次追肥方式,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精密机械单粒播种
提倡采用大中型播种机械和带有GPS导航装置的拖拉机进行作业,以加快播种进度和提高作业效率。
玉米播种时应选用多功能、高精度、种肥异位同播的单粒精播机械,最好是气吸式和具备仿形功能的播种机械,可保证株、行距和播深一致、出苗整齐。小麦秸秆还田质量差的地块,可选用清垄(或灭茬)玉米精量播种机;土壤板结严重的地块,可选用深松分层施肥玉米精量播种机。
大力推广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提高幼苗的田间均匀度和出苗整齐度,最大限度的减少间苗与定苗等作业投入。播种时应做到播深一致、行距一致、株距一致、覆土一致,防止漏播、重播和镇压轮打滑,做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种植甜玉米的地块应在播前精细整地,做到田面平整无坷垃,播种深度控制在3厘米左右;由于甜玉米种子活力较弱,在播种时可一穴双粒,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以保证留苗密度。

五、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可提高产量。对于普通粒用玉米,高产田可掌握在5000~5500株/亩,中产田可掌握在4500株/亩左右。鲜食玉米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3500~4000株/亩,以确保果穗结实良好,提高果穗商品性;青贮玉米早熟平展型矮秆品种密度可控制在4500株/亩,中早熟紧凑型品种可控制在6000~6500株/亩,中晚熟平展型中秆品种可控制4500~5000株/亩。
玉米播种密度应比预计收获密度增加10%左右,各种类型的玉米一般大田生产均可采用60厘米等行距方式种植。有条件的地块或种植大户可采用水肥一体滴灌技术,40~80厘米大小行种植,滴灌带铺在窄行中间,实施播种和铺带一次性作业。
来源:石家庄市农技中心农技站
《决定玉米收成的关键一步:追肥用尿素还是复合肥》(农资宝典农业)
2024年,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玉米种植技术也迈上了新的台阶。玉米,这片黄土地上的金色希望,承载着亿万农民的丰收梦想。然而,要想让玉米高产,除了优质的种子和适宜的气候外,追肥管理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追肥,正是这“当家”的关键所在。那么,在追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尿素还是复合肥呢?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又是什么呢?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如同人体的“一日三餐”,不可或缺。而这些营养元素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追肥管理。追肥,就像是为玉米量身定制的一顿顿营养大餐,只有科学合理地搭配,才能让玉米茁壮成长。

在追肥的时机选择上,我们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来决定。苗肥、攻叶肥、攻穗肥和攻粒肥,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需求。在苗肥阶段,我们需要为玉米提供充足的氮肥,促进幼苗的健壮生长;到了攻叶肥阶段,磷钾肥的补充则变得尤为重要,它们能够促进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为后续的穗粒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而在肥料品种的选择上,尿素和复合肥各有千秋。尿素以其高氮含量和低廉的价格成为了很多农民的首选。然而,复合肥则以其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和稳定的肥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其实,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玉米品种,对肥料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比如,在土壤贫瘠的地区,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复合肥来全面补充养分;而在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区,则可以适当减少复合肥的用量,增加尿素的施用量。
除了肥料的选择外,科学的施肥方法也至关重要。我们要避免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现象发生。过量施肥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此外,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追肥管理中来。比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田养分状况、利用智能化施肥设备实现精准施肥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肥的准确性和效率,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追求高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施肥、生态农业等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我们要通过合理的轮作休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追肥,虽是小事一桩,却关乎着亿万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一颗玉米都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和梦想。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学的力量去滋养这片土地上的生命之花,让玉米在金色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科技手段和生态农业措施应用到玉米种植中来,让我们的农业生产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
《玉米多穗原因》(图禾立农业)
我们先来了解玉米多穗形态分类:
1、多指穗:
在植株中部的同一茎节(叶)处同时长出多个小穗,形似手指状,基本不结籽,成为“手指”穗;
2、单杆多穗:
在玉米植株中部的3个以上不同茎节(叶)处分别长出1--2个小穗,致使玉米单株上结有多个无效果穗。
3、多杆多穗:
在同一玉米植株茎节上分蘖出另外的植株,这些分蘖植株的茎节(叶)处分别长出多个无效果穗。

造成玉米多穗的主要因素
一、原始品种的遗传因素
玉米的多穗的产生与品种有关,原始玉米是一种分枝多叉、果穗在分枝顶部的作物,产量很低,现在玉米种是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顶端优势强,产量高。玉米植株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它的均可发育;上部的9-11节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多芽,由于不同品种腋芽发育进程不同,顶端优势弱的品种,在特殊环境影响下腋芽同时生长,产生分蘖,形成多头生长、顶部生穗。
二、天气异常、高温干旱、低温、寡照造成玉米多穗
玉米的生育季节比较短,玉米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28 ℃,湿度为60%-90%,开花散粉有利,低于18 ℃或高于38 ℃,花粉成活率低,成活时间过短;湿度低于60%,开花减少,花粉因缺水成活时间短,湿度过大,花粉不易散开,遇水或露珠容易吸水胀裂,失去活力。
1、玉米大喇叭口在抽雄期遇高温天气造成玉米多穗。这时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极大,这段时间如果遇上高温天气,高温不断地炙烤导致花粉粒水分蒸发殆尽,花粉粒脱水死亡之后上部的雌穗不易受精,玉米的生长发育便会受到阻碍,植株中的养分便会被其他果穗吸收,下面叶腋中潜伏的腋芽在吸收了营养之后开始发育,这样便形成了多穗现象。
2、干旱缺水,雄穗抽不出或抽时过长,雌雄不同期,难以相遇受精,造成玉米多穗。玉米喇叭口至抽雄期是需水临界期,如果缺水造成卡脖旱,雄穗出不来或出来时间过长,雌蕊花粉丝已死,“雌雄难遇”即使抗旱浇水,能够抽天英,由于高温雌穗发育落后,不能及时吐丝,雄穗散粉结束后,雌穗才开始吐丝,田间没有花粉,不能受精,花期不遇,营养下移,刺激下部腋芽生长,形成一株多棒。
3、连续阴雨、多雾、低温、寡照,造成玉米多穗。阴雨寡照,气温低,抽雄时间过长或受其它杂菌感染丝黑穗病,无粉或不散粉,花丝有雨水、露珠,花粉吸水破裂死亡,无法受精,空穗无籽。过剩营养下移,导致多穗发生。
三、病虫害侵染危害,容易造成玉米多穗。
玉米遭受病虫害侵染出现多头多穗。如中前期害虫啃咬,失去生长点或心叶扭曲环绕,顶端失去生长优势,下部萌发,造成多头多穗;蚜虫、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如病毒病、粗缩病,玉米体内会产生毒素,打破玉米体内的激素平衡,导致第1顶端优势丧失,下部腋芽生长,生成多芽,至而多穗。发病越早,情况越重,病株叶面可见“厚而黑” 病害特征症状。
四、肥料营养配比不合理,造成多穗
玉米拔节后,营养生长进入旺盛期,茎叶生长快,需要大量氮碳肥,如果配比不合理,氮不足,磷素过高、生殖生长过旺,营养生长不足,会促使多个雌穗发育,形成多穗。单一或过量使用磷酸一铵、二铵的田块发生严重。
五、种植密度过大造成玉米多穗。
种植过密,导致叶片互遮,花粉粘落叶片,难到柱头,无法受精,促使下部腋叶发育,形成多穗。

防治玉米单杆多穗的主要措施
1.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合适品种
合适的种子会让种植工作变得轻松简单,在种植时一定要根据土壤的情况和气候的实际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一般来说,为了以防自己选的种子不合适,导致种植后收成不好,在选种时多选择农业部门推荐的种子或在当地实验推广的种子,这类种子比较符合当地的种植情况,抗病性强。并且,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种子专卖店,以免贪图一时便宜买来劣质的种子影响这一年的收成。
2.抓住时机,加强肥水管理调配
玉米大喇叭口在抽雄期能不能得到足够的水分滋养对日后的产量有很大影响,这一时期如果水肥欠缺,玉米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产量必然会下降,对这一时期的水肥滋养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及时为玉米补水,合理施肥,保证玉米发育均衡,这样既可降低多穗情况的发生,又可提高玉米的总产量。
3.防治病虫害
适时播种,错开病虫害高传染期,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病虫害侵染,合理密植,避免过稠或过稀;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传染源;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杀灭蚜虫和灰飞虱,提前预防,切断传播途径;发现三穗以上多穗及时掰掉,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玉米的主穗生长,避免产量的损失。清除时间以晴天的上午9点后、下午5点前为好,温度较高,减少汁液流出、伤口尽快愈合,减少病菌和害虫为害的机会。
4.人工授粉减少损失。
早上5-9点用托盘人工采集花粉用毛笔涂层雌2柱头,进行人工授粉,可减少损失30%以上。

玉米在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之下也越来越高产,技术的创新带来产量的提高,但玉米多穗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玉米产量有巨大影响。形成玉米多穗的原因有很多,气候的不适宜、肥水管理调配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都会导致玉米多穗,在种植玉米时对这些原因都要有所了解,对症下药,注意肥料的使用、植株的密度等等,只要认真对待,玉米多穗的问题还是可以得到妥善处理的。
资料来源:农业技术

杨理健微语农业农药植保、质量安全、乡村振兴、记者报道53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阅读 9
写留言

杨理健微语农业
赞1在看写留言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