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可达2875斤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到底好在哪里?我来为你解读

·2019年9月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太余镇召开的“寻找高产玉米品种”中地159测产验收现场会上,中国种子协会邀请河北省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推广中心、巴彦淖尔市种子管理站等单位的玉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当地种植的127亩“中地159”玉米高产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验收方法是随机选取34亩,采取5点取样法调查密度、穗粒数、单穗粒重等指标。专家们经过详细测算,“中地159”达到亩产2875斤的超高产量,获得该活动西北地区第一名。
·“中地159”是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地种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玉米杂交新品种,分别于2018年、2019年、2021年3次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86102、国审玉20196100、国审玉20216172。该品种自审定以来,以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抗倒、耐旱耐热、高产性突出等优点深受好评。

一、中地159主要特点
(1)生长繁茂,长势健壮
·中地159株型半紧凑,春播平均株高303-317厘米,穗位126-133厘米。夏播平均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田间生长发育快,植株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长势健壮,姿态挺拔,优势明显。
(2)果穗粗大,高产性突出
·中地159果穗长筒形,春播平均穗长20厘米左右,最长可达35厘米左右;穗行数16-20行,穗粗5.0-5.2厘米。夏播穗长18.5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左右;穗行数16-18行,穗粗5.0厘米左右。穗大粒多,高产性突出。
·中地159参加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657.8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44%;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4.75%。参加参加西北春玉米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2047.8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54%;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3.51%。参加黄淮海夏播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369.8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08斤,比对照增产5.01%。
·中地159在各地生产种植,一般春播亩产1700-1800斤,夏播亩产1400-1500斤。涌现出不少亩产超过2000斤的高产地块。
(3)抗病性优良
·东华北区域试验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抗茎腐病,抗穗腐病。西北区域试验接种鉴定,高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黄淮海区域试验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大田生产表现综合抗病性好,叶功能好,后期不早衰。


(4)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强
·中地159田间长势健壮,根系发达,霸王根密集,抓地牢固;茎杆坚韧,柔韧度好,抗倒伏和抗茎折能力强。
(5)品质优良
·中地159红轴黄粒,籽粒半马齿形,偏硬质。穗轴细,籽粒长,出籽率高。籽粒容重764-790克/升,达到国家一级粮食标准。粗蛋白含量10.01-11.14%,粗脂肪含量3.35-3.68%,粗淀粉含量73.20-73.45%,赖氨酸含量0.34-0.36%。该品种品质佳,易出售,价格优。

(6)适应性广
·中地159适应范围大,既可春播,又可夏播。春播适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12个省市区的适宜地区种植。需要≥10度以上活动积温2650度以上(具体适宜种植地区请查阅品种审定公告)。夏播适合在黄淮海地区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二、中地159种植技术要点
(1)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5月初播种,每亩密度4000-4500株。
(2)西北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每亩密度5500-6000株。
(3)黄淮海夏玉米区6月上中旬适期早播,每亩密度4000株左右。可采用60厘米等行距或80/40厘米宽窄行种植。苗期注意适当蹲苗,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营养均衡。注意防治瘤黑粉病。
(4)其它常规措施按时进行即可,不需要特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