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川农!谱稼墙华章,育家国栋梁!
悠悠天府,九天开出一成都。在沃野千里的内陆腹地,四川跻身中西部第一经济大省,文旅在这里迎八方来客,农牧在这里独得天润,教育在这里如沐春风……
坐落于此,四川农业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正在努力打造着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大学。

百廿川农,强国兴农
1906年,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在川蜀大地上拔地而起,此后又历经半世纪的辗转变迁——从1912年的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4年的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的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32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5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到1950年的四川大学农学院等多个发展阶段。
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沐浴着兴学强校甘霖,正式开启了独立办学的崭新篇章,并于1985年正式更名四川农业大学。

在川农近一百二十年办学历程中,川农人为兴中华之农事奋斗不息。时至今日,“爱国敬业 艰苦奋斗 团结拼搏 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中,仍流淌着“建校先驱”们的“三杨精神”,在岁月的浪潮中垂范百世。
那是中国再生稻理论的奠基人、四川农学院首任院长杨开渠为川农科研打下的基石;是我国作物数量遗传学科拓荒者、四川农学院第二任院长杨允奎科研报国的赤诚;是动物营养学巨擘、四川农业大学首任校长杨凤为我国教育奉献一生的炬烛。还有江竹筠、胡其恩、黄宁康、何懋金等“红岩英烈”,他们将钢铁般的意志灌溉在这片红色土地之上,助力川农坚挺过历史的考验。

三地办学,学科卓越
承先人之志,四川农业大学将“追求真理 造福社会 自强不息”的校训刻入每一位川农人的心中,带着“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办学理念,立足天府大地,扩展办学格局。
如今,四川农业大学拥有成都、雅安、都江堰3校区的办学布局,4500亩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学校与一代代川农人的成长与发展。
学科为纲,夯实川农办学之根基。作物学开出了川农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第一枝;今年5月,农业科学成为继植物学与动物学后第2个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此外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等9个学科稳居ESI排名全球前1%;在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农学、兽医学分别位居第11位和第19位。

贤才荟萃,立德树人
一直以来,川农人在科研强校之路上激流勇进,汇聚人才济济,名师辈出。1999年,四川省农业科学方面无院士之空白被川农人打破,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西南杂交水稻之父”周开达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川农校史上首位院士。2003年,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开拓者与奠基人荣廷昭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继周开达院士后第二位攀登科研巅峰的川农人。
他们皆为川农科研工作者之榜样,他们的故事则激励着川农人一路前行。

目前,四川农业大学拥有教职工3400余人,师资结构合理,人才荟萃,包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高级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他们用深厚学识与科研热忱,荣获何梁何利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今年五一,四川农业大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背后,有每一位川农人努力的汗水。
攻坚科研,成果累累
在一批科研工作者的带下,川农近年来的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3项。70%以上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Cell、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
每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平台的支持。2021年,当四川农业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川农,为学校继续攻坚科研、推动学科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助力和自信。
目前,川农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等一批科研平台,成为教学与科研的坚固“后盾”。

开放办学,视野广阔
立足中国,川农将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也不忘将目光投向国际。近年来,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超30个国家和地区(包含港澳台)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共签署了17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多种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川农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先后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相约川农,逐梦远航
目前,川农完备的育人体系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4.4万余名学子前来求学。77个本科专业、48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川农学子在多元专业中培养兴趣所长,在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护航下茁壮成长,一步步蜕变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步入社会铺垫前路。

四川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率可达30%以上,考取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进入金融系统就业的毕业生同样在30%左右。功底扎实,素质优良,各企业单位对于川农毕业生也给出了满意的评价,广大川农学子在各行各业之中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年华,成长为国之栋梁。
过去,川农的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农业大学将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大学建设,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官网/官微、四川农业大学新闻网、川观新闻、南风窗
#四川##四川农业大学##高考分数线##成都##雅安##都江堰##高考##2024头条高考季##大学##大学专业如何选##高考志愿##高考志愿填报##院士##就业##大学生就业##大学专业你最看好哪个##农业##农业##留学##出国留学##招生##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高校科研那些事##阳光高考平台开通阳光志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