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老物件,能说出一半名字算你见识广,能全都说出来那才叫厉害

每一代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忆,这个回忆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人,但是最容易让人怀念以前的就是老物件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各个都消失在了大家眼前。

火钳子

火钳子,顾名思义就是火炉子用于夹煤球的。火钳子,像我们吃饭的筷子,不过是铁的。用一个细铁链子在筷子头上连起来,使用的时候两只筷子协调、好用,不用的时候也好挂在火炉旁的铁丝挂钩上,随时可用。

而火钳子配合使用的就是煤球炉,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都是依靠煤球炉来取暖,而火钳子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一次要烧三个蜂窝煤,蜂窝煤的换取靠的就是火钳。

冬天一到,人就会产生懈怠的感觉,懒洋洋的烤着火就会想着吃东西,这时候,火钳就派上了大用途。把火钳打开,搁在火盆上方,把你想吃的东西放在钳子上面。

火钳还是卖大饼的重要工具,当然样子有所不同。大饼师傅的专用火钳,两条铁脚更长,铁脚顶端打得更薄更圆。圆圆的黄泥砌成炉子,上面覆着口小肚大的特制瓦缸,大饼炉中生着旺旺的炭火,瓦缸四壁就用来贴大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冒着炊烟的厨房会逐渐销声匿迹,火钳不会再被人们用来生火做饭,而是用来捡垃圾等或者夹除柴火以外的东西,而不是家庭必备。

吹谷机

吹谷机的制作工艺较高,旧时有专门制造吹谷机的作坊,一般是大户人家才有能力购买。而今,有很多农户开始使用便捷的铁制电动风谷机。

扇车由车架、外壳、风扇、喂料斗、出风口及出粮口等构成,主体结构一般为木制。进风口位于轴侧,出风口在径向,出风口与扇轮之间为分离室。喂料斗下方设有调节门,用于控制谷物的流速。

顶部有个梯形的入料仓,下面有一个漏斗是出大米的,侧面有一个小漏斗是出细米、瘪粒的,尾部是出谷壳的;木制的圆形“大肚子”藏有一叶轮,有铁做的摇柄,手摇转动风叶以风扬谷物,转动速度快产生的风也大。

在世界农具史上曾是高新科技。传统的扬谷方法在收割和脱粒之后,把糠秕、碎稻秆和籽粒分开的传统方法有扬谷法、簸谷法和筛谷法。这些扬谷方法是需要等到有大风才能采用的,其速度缓慢而又费力。

纺线车

摘棉花的时候,有时候会连带着棉花壳下面的干叶一起摘下来,所以把棉花摘回家以后,要把棉花打一遍,把棉花上的干叶整理干净,将棉花籽去掉,之后就是弹棉花,把棉花做成一条一条的剂子,最后防线车就要登场了。

纺线时,一般左手持棉花捻,把捻头一端蘸水粘在锭杆上,右手摇动摇柄,主动轮带动锭杆迅速旋转,持纱手的高度与锭杆平行,一边纺纱一边向后移动,纺好的线达到最长时将手抬高,把线贮在锭杆上。

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量种植,勤劳的中原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织工艺,形成棉锦,清代老土布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成为大内御用之物。纺线车的功劳也是功不可没,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手动理发剪

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现在都不愿意自己洗头,都会到理发店去洗,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剪头发都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但是在以前那种老式理发推剪只有一些老板才能用得上,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

手推子是很多人儿时用过的理发工具,别看现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见到剪发美发的店,但是在以前,一张凳子,一个手推子,不管是露天还是在屋檐下,老手艺人分分钟就能给你剪好一个头。

手动剃刀的原理主要依靠刀片的锋利度和皮肤的张紧。当刀片接触毛发时,由于刀片的锋利度,它会将毛发切割。

皮肤的张紧也会使刀片更好地贴合皮肤,以减少不必要的脱皮和伤痕。但随着剪得头发多,刀片的锋利度也会下降,如果推头师傅没有经常保养,剪头发的时候就会非常疼。

玉米脱粒机

相信使用过手动玉米脱粒机肯定特别怀念,想要将玉米完整的脱粒,在不借用工具的情况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用手去剥玉米粒可以说是在很久以前的农村是最普遍的方法,因为那个时候的科技不发达,所以也就只能用人力来进行脱粒了,效率低的同时,对人手也是有一定的伤害,许多人应该都有过手被磨出水泡的经历吧。

还有的人用一把改锥就可以将玉米脱粒,但这样的方法确实存在危险,如果小孩子因为好奇学了起来,没有掌握方法,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这个时候手摇式玉米脱粒机就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手动驱动输入装置,将玉米粒传入传动装置,再传送到脱粒装置中进行脱粒。脱粒后的玉米粒通过筛子进行筛选,将与玉米芯分离出来。干净的玉米粒从筛子下方输出。

这也是一代人的回忆,每到农民收获的季节,家里的大人就会热火朝天的忙活起来,孩子们也在土地上嬉戏打闹。

量米的斗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古代具有交易量大、流通面广、收支频繁等特点,如交租、纳税、买卖、易物、支付报酬,大都是以粮食作为折算。米斗是随着粮食生产而发展出来的用具,早在先秦时期就有。

古代的升、斗都是容量单位,而斤是重量单位。所以升、斗和斤无法进行换算。我们今天还在说的“度量衡”,其中度是长度单位,量是容积单位,衡是重量单位,那么斗与升都是属于容积单位,通常用常吃的大米来衡量。

每当看到这些老物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过去的日子,想起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人和事。虽然现代生活充满了科技和便利,但回忆里的旧时光却是如此美好,让人不禁怀念。这些老物件留下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