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应用题:学会这两种解题思路,应用不再难,附1-6应用含答案

小学数学应用题一直让很多同学头疼,从三年级应用题变得复杂开始,做起来就渐渐吃力,其实小学常见应用题种类并不是特别多,平时做题要注意方法,再复杂的应用题都是从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得到的,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1-6年级应用题专项训练》。


里面每个年级都挑了2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目,并且配有答案,低年级同学可以直接做对应年级的题目,高年级同学,可以从一年级看起,看一看应用题是如何一步一步变复杂的,其实高年级的应用我们都可以从低年级找到思路。所以高年级同学做应用题时要注意方法,利用顺序读题法,将题目分解成多个简单的小应用题,做出来又好理解又简单 。


以二年级第一题为例子,每读一句提一个小问题,小熊捡了9个玉米,小猴捡的是小熊的4倍,读到这里,你能联想到什么问题并且是能够解答出来的呢,最直观的问题,小猴捡了多少个;联想到这个问题之后再继续思考,有些同学就会想到一共捡了多少个,小猴比小熊多几个,小熊比小猴少几个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的答案再往下读,发现问的就是一共捡了多少个,刚才脑海中我们已经思考过了,现在只用把算式写出来解答就可以了,这就是顺序读题法。


有些同学做的又快又准,原因就在这里,其实他不止做了一个,而是做了多个,这也是为什么老师都会鼓励一题多解的原因。通过这题很明显就看出一二年级的差别了,一年级只到小猴捡了多少个,题目非常直观明了,主要是让孩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到二年级则将两个简单的应用题合在了一起,除了算出小猴还要再算一共,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到了三年级孩子们思维经常一二年级的锻炼已经可以接受公式和逆向思维,例如路程类题目,虽然有些版本并没有点明公式,但也通过让孩子们1分钟走5米,3分米走几米等简单问题自己推导了,有了公式,做题就简单了。以第一题修路题目为例,公式类题目大多都比较适合逆向分析,这里求平均每天修多少米,也就是求工作效率,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去题目中找相应条件,时间有了,但是剩下的工作总量还没有,那我们接下来就再读题目分析剩下的工作总量如何求,发现用总长减去修好就可以了,而这两个数据都是有的,这道题就分析出做法了,这也是逆向分析法。


之后高年级应用题所用到的思路无非就是这两种,再加上图形辅助,小学大部分题目就都不成问题了,所以在做题时要注意方法哦,今天分享的题目主要以常见应用和能贯通一到六方法的,所以分数和图形应用并没有涉及,在以后的文章里会再整理发出来,如果觉得不错,关注我哦,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