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储备玉米收购启动利好 玉米价格为何没出现大涨

最近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企稳并小幅反弹,确实是与黑龙江省级储备玉米收购、国家一次性储备玉米收购等利好政策有关,同时,随着各类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的提高,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农民手中的余粮明显减少,出售压力的缓解,对已经跌至底部(很多已经跌破了开秤价)的玉米价格也会起到支撑作用。

截止目前,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价格主要集中在0.77-0.87元/斤,其中吉林部分地区的一次性储备玉米收购价在1690元/吨,辽宁的锦州港、鲅鱼圈港新玉米主流收购价在1740-1755元/吨,最高的锦州元成收购价1880元/吨,价格总体保持稳定,个别企业先后有小幅的上调,但幅度多在10-20元/吨;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价多在0.87-0.99元/斤,最近由于东北玉米到货量减少,部分地区的玉米收购价上调幅度较大。

对于304万吨的一次性储备玉米收购,市场各方在最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很多也寄予了较高预期。但从实际的情况看,一方面,304万吨的收购总量,除了吉林省有文件显示得到了证实,其他几个省份的收购量并没有得到印证,并且不在名单上的内蒙古其实也有库点正在收购一次性储备。同时。从收购价格来看,这部分玉米的收购定价采用随行就市策略,以部分地区公布的挂牌价对比,也就比市场收购价格高出20元/吨左右,而且数量是固定的,品质把控也比较严格。

另一方面,即使304万吨收购总量是真的,但相对于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产量来说,是非常的微不足道的,哪怕到目前为止基层粮源已经经过了几个月的收购,再加上减产已经不多了,但比着这部分收购任务量还是要多得多。更不用说对比全国2.5亿吨的年产量了。

再者,随着玉米市场化的格局的确立,对玉米市场价格能够形成持续性、较大幅度的上涨行情,最大的拉动力来自于消费需求的带动,然后再配合着产量的变化,政策调控的影响等等。但从最近玉米市场需求来看,是比较疲软的,既有因为猪瘟影响饲料企业采购谨慎的原因,也有东北很多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还较为充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