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产业,四川全国第一!“双一流”名校填补空白,破解“痛点”!
近日,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绿色高效酿酒专用粮重大新品种培育”项目交流会在宜宾市南溪区召开。会上,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用一组数据调动了现场气氛——
“2023年,四川共产出了174万千升白酒,消耗原粮高达100多亿斤……这也意味着,四川发展自己的酿酒专用粮,潜力巨大。”

白酒产业是四川优势传统产业,整体规模居全国第一位,产量及营业收入占全国一半以上。到2027年,四川力争全省白酒产业营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白酒产业规模再突破,离不开酿酒原粮的生产规模和品质支撑。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我国的酿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古人早已从野果和谷物的自行发酵中取得了灵感。谈及酿酒,传统原粮自然少不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谷物的身影,这也意味着酒与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于是,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便从品种选育出发,开启了破解川酒“痛点”的研究。

近年来,在四川省“十四五”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牵头实施了“绿色高效酿酒专用粮重大新品种培育”项目,解决酿酒原粮的品种供给、品质提升和生产技术问题。
项目启动后,研究所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种植企业、白酒企业,共同建立酿酒原粮酿酒品质质量标准研制及组学数据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等育种新方法,项目组育成9个通过审定(登记)酿酒专用新品种。其中,绵麦905成为首个通过四川酿酒小麦区试的审定品种,填补了四川省酿酒专用小麦品种的空白,对川酒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项目启动前,四川没有一个品种通过酿酒小麦区试审定,也没有一个品种通过酿酒专用水稻品种审定,如今品种选育已然实现“从0到1”突破。在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川农的一份智慧力量。

2023年,四川农业大学与五粮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川农作为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的高校,在科研育种等方面优势显著,自然也可以在酿酒方面发挥所长。在过去,四川农业大学不仅与我国500强企业五粮液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艾小喜(四川省)食品有限公司携手,孕育了全国首款米酒酿造专用米——‘艾诺1号’;与石棉县携手打造的黄果柑酒酿造,成功填补世界果酒空白。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从动手研发到走入企业,川农学子对于酒的兴趣与热情也在进一步酝酿。

图源:今日崇州

川农学生在宜宾市南溪区酿酒专用粮基地开展暑期实践学习

2023年,川农食品学院“食”代峰峻大学生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蓝莓果酒,得到千余人品尝后的诸多肯定和赞许。团队为蓝莓果酒“量身定制”专用酵母,有效锁住了蓝莓本身营养成分,保留了清甜口感,为蓝莓产业提供增收渠道。
自从2022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的转化新品种、新技术达到了500余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百亿元,保障了科技成果的持续供给和有效的转化。未来,川农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官网/官微、四川农业大学新闻网、川观新闻、锦观新闻、健康报、今日崇州、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绵阳农业农村等
#四川##四川头条##白酒##酒业杂谈##酒##一起来聊酒##高校科研那些事##科研##高校##大学##科研速递##成都##五粮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