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晋南山沟的兵工厂十分指
时隔四十年再回位于晋南山沟的十分指,才发现童年时的一山一路、一房一树,全都深深地刻在记忆中了!
当年父辈响应毛主席“好人好马去三线”的号召,带着襁褓中的我来到运城闻喜黄芦庄参加三线兵工厂建设。一群五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拖家带口从全国各地赶来,住在依山而建的一排排小平房里,开始了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三线大建设!而我们这些孩子就成了三线兵工厂子弟。
再次站在那魂牵梦绕的小平房前,眼泪止不住的流,在家庭群里一条一条的拍视频给79岁高龄的老爸看。告诉他我们曾经住过的房子都在,让他再看看他们这一代老兵工人为之奋斗一生的厂子,如今都已完成历史使命静静地见证着那段特殊的历史!
印象中高高的梯田其实也就两三米,几度梦回的前区家属院不到半个小时就走了一圈。真庆幸我们一家四口住过的老房子、门前的大柿子树还依然守候着,我们每天爬的小山、跑的石子路一点没变,默默地记录了一群三线孩子那段无知而快乐的童年生活!
七十年代的小平房里,我们姐弟俩一人一张单人床,妈妈在我们每个人的被窝里都放一个葡萄糖瓶子暖脚;
早上妈妈在家做早饭,我们俩跟爸爸一起去山上跑步锻炼身体,每次路过蔡薛的小庙都觉得有点怕,躲的远远的;
爸爸妈妈上班了,我俩脖子上挂个钥匙,跟着一群孩子漫山遍野的疯玩儿,爬树摘柿子、跳梯田、烤麦穗儿、拔土豆,淘气极了;
厨房里有吃不完的柿子、妈妈自己腌的黄豆酱、酸菜、西红柿酱,无比的美味!爸爸妈妈下班了,和一群家长喊我们回家吃饭,一家四口一人一个小板凳围坐在四方小桌上吃可口晚饭;
饭后洗脸洗脚,换上妈妈新做的棉鞋、棉猴,挎着小板凳跟着厂里的人跑到侯村、蔡薛、黄芦庄各个村子一起去看最流行的电影;
正月十五大人孩子成群结队翻过山去村里看烟花;小雷阿姨刚压出来的玉米钢丝面,香甜筋道是最好吃的零食,五分钱就能买一搪瓷缸子的冰棍儿!
如果有时光机,真想再回到小时候,玩够了回到家有妈妈做好的香喷喷的晚饭,荒凉的山沟亦有别样的快乐!小平房、大柿子树依然如故,而那些朝气蓬勃、激情燃烧的岁月却再也回不去了!

当年我们住的小平房

离平房100多米的蔡薛小庙如今已成文物

前区大门入口


后来条件好了大家都搬到了后区楼房

楼下家家都配一个煤棚

妈妈工作的厂医院

厂子弟小学

厂子弟中学

后区的大门口

爸爸当年工作的办公楼

印象中特别高大的车间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