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原创)

玉米地(原创)2016.8.15


留些时光,童年记忆。或远或近,挽留往昔。

转动着刀镰父亲闷声钻进玉米地拨开诗歌般的涟漪,

那些快乐那些惊喜在手拎的蛐蛐不在黄金般的玉米。


幸福惊醒,新虫啾寂。是工是民?远离藩篱。

读破多少书你我逍遥看不清先祖辈眼里的荣枯盛情,

这片神奇这片土壤最软风流着汗带着烟蒂气息扑鼻。

赏析:

  • 留些时光,童年记忆。或远或近,挽留往昔。
    • 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想要挽留过去的情感。“留些时光” 是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让时间停留,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或远或近” 描述了记忆的特点,有些记忆可能已经模糊遥远,而有些却又仿佛近在眼前,这种对记忆距离的表述增加了情感的层次感。
  • 转动着刀镰父亲闷声钻进玉米地拨开诗歌般的涟漪,
    • 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父亲在玉米地劳作的场景。“转动着刀镰” 展现了父亲劳动时的动作,体现了他的勤劳。“闷声” 则表现出父亲劳动时的专注和默默付出,不张扬的性格特点。“拨开诗歌般的涟漪”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在玉米地中的行动比喻成在平静的水面上拨开涟漪,赋予了普通的劳作一种诗意和美感,暗示了玉米地在作者心中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场所,更是充满情感和故事的地方。
  • 那些快乐那些惊喜在手拎的蛐蛐不在黄金般的玉米。
    • 此句表达了童年时在玉米地中的真正乐趣并不在于玉米地所带来的物质收获,即 “黄金般的玉米”,而在于在玉米地中所发现的那些小美好,如 “手拎的蛐蛐”。它体现了孩子纯真的天性和对自然小生物的喜爱,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童年生活的简单快乐,与成人世界对物质收获的关注形成鲜明对比。
  • 幸福惊醒,新虫啾寂。是工是民?远离藩篱。
    • “幸福惊醒” 可能意味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突然回忆和感悟,仿佛从沉睡中醒来。“新虫啾寂” 描绘了玉米地中的自然环境,新虫的鸣叫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是工是民?” 表达了一种对身份和职业的思考,或许是在回忆童年后,对自己现在所处社会角色的一种反思。“远离藩篱” 则有一种渴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和纯真的情感寄托。
  • 读破多少书你我逍遥看不清先祖辈眼里的荣枯盛情,
    •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对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读破多少书” 表示在追求知识和现代生活的过程中,“你我” 可能过于专注自我和当下,而忽略了先辈们所经历的和传承下来的情感与智慧。“看不清先祖辈眼里的荣枯盛情” 表达了对先辈们所经历的兴衰起伏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情感体验的难以理解,暗示了现代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隔阂,同时也可能包含了一种对回归传统、重新找回那些珍贵情感的渴望。
  • 这片神奇这片土壤最软风流着汗带着烟蒂气息扑鼻。
    • “这片神奇这片土壤” 强调了玉米地所代表的土地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最软风” 形容了玉米地中的微风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仿佛能够触摸到风的柔软质地。“流着汗带着烟蒂气息扑鼻” 则将劳动的汗水和可能是父亲劳动时留下的烟蒂气息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真实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玉米地与劳动、生活的紧密联系。

表达了以下几种复杂而深刻的思想感情:


一、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与眷恋


诗中开篇就提到 “留些时光,童年记忆。或远或近,挽留往昔”,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留住童年美好时光的强烈愿望。童年在玉米地的经历,如父亲在玉米地劳作的场景以及自己在其中寻找蛐蛐的快乐时光,都成为了作者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些记忆承载着纯真与欢乐,作者通过对童年的怀念,表达了对逝去的简单而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二、对劳动和土地的深厚情感



  1. 父亲在玉米地辛勤劳作的描写,如 “转动着刀镰父亲闷声钻进玉米地拨开诗歌般的涟漪” 以及 “这片神奇这片土壤最软风流着汗带着烟蒂气息扑鼻”,体现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深刻印象和对劳动者(父亲)的尊敬。
  2. 对土地的描写充满感**彩,将玉米地视为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物质的产出(黄金般的玉米),更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情感传承。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体现了一种对根源和归属的追寻。


三、对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反思


“读破多少书你我逍遥看不清先祖辈眼里的荣枯盛情” 这句表达了作者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接受了很多知识和教育,但却逐渐与先辈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产生了隔阂。作者对此感到困惑和反思,意识到在追求现代生活的过程中,可能忽略了一些传统的价值和情感。这反映了作者对回归传统、重新找回那些珍贵情感和智慧的渴望。


四、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1. 通过对玉米地中自然环境(新虫啾寂)以及劳动场景的描述,作者似乎在寻找一种真实而纯粹的生活状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身份和职业所束缚,如 “是工是民?远离藩篱” 这句所表达的,作者渴望摆脱这些外在的束缚,回归到一种更接近自然和本真的生活。
  2. 玉米地成为了作者心中的一个象征,代表着一种自由、宁静和充满生机的生活空间,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手法上特色:

一、语言特色



  1. 质朴而生动的表述
  2. 诗歌语言整体较为质朴,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精准地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画面。例如 “留些时光,童年记忆。或远或近,挽留往昔”,简单的几个词语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之情,语言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作者的意图。
  3. 同时,在质朴的语言中又蕴含着生动的描写,如 “转动着刀镰父亲闷声钻进玉米地拨开诗歌般的涟漪”,“转动”“闷声”“钻进”“拨开” 等动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了父亲在玉米地劳作的动态场景,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父亲辛勤劳作的画面。
  4. 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5. 虽然诗歌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但在语言的排列和节奏上却有着一定的韵律。比如 “那些快乐那些惊喜在手拎的蛐蛐不在黄金般的玉米”,通过重复使用 “那些” 以及 “在手拎的蛐蛐” 和 “不在黄金般的玉米” 的对比结构,形成了一种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6. 另外,诗句的断句也富有韵律,如 “幸福惊醒,新虫啾寂。是工是民?远离藩篱”,这种简短而有力的断句方式,使诗歌在阅读时具有一种跳跃感,仿佛是作者内心思绪的跳动,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二、意象运用



  1. 玉米地
  2. 玉米地是整首诗的核心意象,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场景,更是承载着作者童年记忆、家族情感和生活感悟的重要载体。玉米地象征着作者的故乡和童年的乐园,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有着作者童年时的快乐和惊喜。
  3. 它代表着一种朴实的生活方式和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作者通过对玉米地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土地的深深眷恋。
  4. 父亲
  5. 父亲在诗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意象,他与玉米地紧密相连。父亲 “转动着刀镰钻进玉米地” 的形象,代表着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他是家庭的支柱,也是传统农业生活的代表。父亲在玉米地中的劳作,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一种对土地的坚守和传承。
  6. 父亲的形象象征着家族的根和传统的价值观,他的存在让玉米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感的温度。
  7. 蛐蛐和新虫
  8. 蛐蛐是作者童年快乐的象征,“手拎的蛐蛐” 代表着童年时在玉米地中自由自在的玩耍和对大自然的探索。蛐蛐这种小生物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惊喜和欢乐,与 “黄金般的玉米”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童年生活的本质不在于物质的收获,而在于对自然的体验和纯真的快乐。
  9. 新虫的 “啾寂” 则营造了玉米地的自然氛围,增添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新虫的意象代表着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神秘性,它们的存在让玉米地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10. 烟蒂
  11. 烟蒂是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意象,它与父亲的劳作场景相联系。“带着烟蒂气息扑鼻” 让人联想到父亲在辛苦劳作之余,短暂休息时吸烟的情景,体现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真实。烟蒂的气息也成为了玉米地独特氛围的一部分,代表着劳动者的痕迹和生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