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一吨涨200元,为何农户却不愿意卖?3点原因,说得很现实

吃饭的时候,看到央视播出了一段新闻,主要内容讲的是玉米收购价格上涨了,但是农户卖粮的积极性降低了。记者所采访的地区是吉林榆树市,当地个人经营的收粮点,30%水分的玉米收购价格为0.97元/斤,和去年相比,涨幅不小。

随后又采访了当地最大的粮食收购和加工企业,据工作人员说,近期的玉米价格比去年同期每吨高了200元左右,但是,实际上卖粮的农户却不多,大部分都是粮食经纪人。

为何会出现价格上涨,卖粮农户却减少的情况?粮食经纪人说“去年的时候,玉米价格刚开始是0.9元/斤,后面慢慢涨到了1.1-1.2元/斤,这种情况下,今年农户们都知道当前的价格不高,后续价格会涨,都等着后续继续涨价后再出售”。

当地的一位村民说,去年玉米最高价格接近1.4元/斤,按照今年的情况,把玉米放到明年再卖,预计干粮价格能达到1.4-1.5元/斤,所以,现在不急着卖粮。

农户惜售玉米的情况下,下游以玉米为原材料的企业,不能停工,要正常经营生产,尤其对于订单较多的企业来说,不仅收购玉米的力度不能降低,还要提高收购价格,以此来收到充足的玉米,满足经营生产的需求。

在小帮手高产交流群,不少群友对于玉米收购价格上涨,农户卖粮积极性却降低的事情,也进行了讨论,这种现象不仅在吉林出现,黑龙江、辽宁、内蒙古,以及华北、华中等区域也都有发生。和多位玉米种植户了解过后,大概得出了3点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今年种植成本大幅增加,比如,一袋100斤尿素从100元涨到了150-160元,一袋复合肥涨到了200元。一袋玉米种子也涨了10-20元,一亩地的农药也涨了20-30元。另外,地租上涨幅度也不小,去年一亩地租金600元,今年涨到了800元,去年800元/亩,涨到了1000元/亩。就这还没有加收获费用、人工费,如果加上人工费,一亩地成本增加了200-300元。而一吨玉米才涨了200元,所以,农户们不太满意当前的价格,就不会急于出售。

其二,今年秋收的时候,山东、河北、河南地区,遇到了连阴雨天气,导致玉米收获难度增加,不少农户直接采取了人工掰玉米的办法。往年用机器收获,一亩地30分钟结束,今年人工掰玉米,一亩地需要1-2天,对于种植几十亩的农户来说,今年玉米收获工作很累,所以,价格涨幅不大,农户们也不太能接受,导致卖粮的人少。

其三,生活中多种物价上涨,也让农户们觉得粮价太低,没有跟随物价的涨幅而上涨。比如蔬菜价格、鸡蛋价格、水果价格等等,同时还有一些生活用品,一吨玉米涨了200元的幅度,跟不上物价的上涨。因此,农户们觉得当前的玉米价格不是很高,所以,会继续存起来,等价格再高一些的时候卖粮。

上述3点原因,相信不少农户会有同感,对于农户们来说,既然10月份玉米收获后,没有选择及时出售,就是为了等待更高的价格。尤其是东北和内蒙的种植户,此时当地气温很低,基本上不太担心玉米发霉的事情,存到来年3-4月份,等到那时候再卖粮,不耽误种植新一季的玉米。

不过,对于家中没有存贮条件,或者存贮条件不好的农户来说,建议还是及时售粮为宜,万一后续出现长时间的降雨、降雪,玉米受潮或者当地运输不畅,想卖玉米但是卖不掉,就得不偿失了。

综上所述,对于玉米收购价一吨涨200元,为何农户却不愿意卖粮的问题?我个人看法,还是农户们觉得涨幅太低,玉米价格没有达到满意,大家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