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相传——赴农科院了解农业现代化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来到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是黑龙江省专门从事玉米育种和栽培专业研究机构,同时承建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黑龙江)和国家农作物玉米改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两个国家级玉米中心(分中心)的省级玉米研究单位。主要研究领域是玉米遗传机理研究、玉米栽培种技术和方法、玉米新品种选育、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玉米病害遗传、玉米辐射育种理论与技术、玉米生理原子能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等。

我们首先参观了辐照技术研究室,辐照技术研究室辐照技术研究室是省农科院唯一研究辐照技术应用的研究室,研究所从事辐照技术研究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承担了国家级与省级项目14个,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奖,属于“重点实验室”。负责研究室的付老师特意为我们进行了讲解。整个研究室分为总控制室与操作井,在总控室内“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醒目标语共出现了两次,各种许可证和紧急应急方法都在墙上展现。整个控制室最重要的就是主控台,主控台的显示屏上显示着操作井的各种指标参数,最重要的是它的报警系统。付老师为了安全自己又安装了一个小的监控专门监控台面,防止发生事故。在操纵台上有许多的卡片,上边标着每个钴源的信息,使每一个钴源都有迹可循。然后我们又简单了解了如何操作进行钴源的升降,才能在安全情况下进入操作井。

图1 付老师为我们讲解主控台

图2 钴源的信息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操纵井,操作井的墙是需要一次性浇灌形成,必须紧密连接屋顶与地面,操作井下还有四米多深的水池用来隔绝辐射。等研究人员进入操作井时钴源下降入水中,当人退出操作井时钴源再生出水面进行工作。环境辐射检测仪是进入前必须准备的工具,它可以检测有害物的浓度,当浓度超标时会自动报警。整个操作井内也有许多的报警与紧急撤离的装置,还有可移动的具有一定防辐射功能的摄像机。随后我们又了解了如何在运行原件中放置放射源,当放射源退役后又是如何取出,还需确认编号。过程看似简单,但为了安全这套操作需要人在水面外操纵机械臂在四米多的水下进行,难度系数大大提高。但现在高科技的材料应用也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整个过程仍不简单。


图3 运行原件

图4 操作井

紧接着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国家实验室,其中包括标准PCR实验室、核磁分析实验室、遗传转化实验室、基因分型实验室和植物生理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有基因枪、荧光定量PCR仪、梯度PCR、快速反应PCR仪、酶标仪、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凯氏定氮仪、自动化小区测产系统、小型人工气候箱、离心机、制冰机、油量分析仪、去离子水仪器、电击转化仪、无菌操作台、工作站等仪器。每一种仪器有每一种仪器的优势,利用这些仪器我们可以对玉米的遗传机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在这些仪器的帮助下,对育种实践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提高了育种的效率。

图5 实验室仪器

图6 实验室仪器

随后我们和老师来到了室外玉米挂藏室,室外挂藏室将玉米按不同组合、品种等分类挂藏,降低玉米水分。每穗玉米都有它自己的“身份证”,记录每穗玉米的基本信息,以便来年寻找和使用。挂藏室有两个地下冷库,用于存放玉米种子。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农科院的玉米一年两种,春天在黑龙江,冬天则在海南进行耕种。挂藏室边有一个房间主要用于玉米考种。考种室主要将玉米种子脱离,农艺性状调查,以及准备第二年播种的种子,。每小袋有一百粒玉米种子,同时标注品种和粒数。每一袋玉米种子上还贴着一张专属的条形码,操作方便快捷。玉米品种是利用杂种优势培育的杂交种,。每年都要把玉米重新进行制种来防止玉米发生性状分离。

图7 玉米挂藏室

图8 考种室

接着,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来到了低温冷库。打开两道大铁门,一股冷空气扑面而来。储藏室中整齐排放数列铁架,架子上密密麻麻摆放着白色小铁筐,其中装有各种年份及种类的用小纸袋包装好的玉米种子。每个小纸袋都系着标有种子信息的纸签。老师随手取出一袋种子,向我们讲解:“我们研究所的低温冷库中储存着若干年的各品种的玉米种子,将种子放入种子低温低湿储藏箱进行低温低湿保存,这样在今后几年中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从而有效提高了良种利用率,也降低了企业的损失。”

图9 低温冷库

图10 刘老师为我们讲解

参观结束后,我们了解到应用这些技术成功研究并推广了常规玉米单交种品种50余个,高赖氨酸玉米品种2个,青贮玉米品种3个,糯玉米品种1个。自育品种覆盖全省第一积温带至第五积温带,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常规玉米有龙单13、龙单16、龙单19、龙单20、龙单21、龙单23、龙单25、龙单26、龙单27等,青贮玉米有黑饲1号、龙单24、龙青1号、龙辐单208,近三年播种面积都在1000—1200万亩之间,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30—40%,年增加社会效益3亿元左右,先后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省农业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项80余项,其中“北方早熟高产优质春玉米杂交种龙单13的选育与推广”于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龙单16选育与推广”和“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及利用研究” 分别于2004年、2005年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过此次参观,我们了解了在农业上的先进技术,我们将带着我们这次的学习成果前往大庆市肇州县朝阳乡新荣村,向农民普及简单的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农民对现代化先进设备的认识。


2020年1月22日

“新”火相传——农业现代化研究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