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齿留香,酥酥甜甜,这就是儿时记忆中的印象
今天在老家院子玩耍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有个卖麦芽糖的老大爷在大声喊着:“麦芽糖、麦芽糖“。我们就赶紧买了一点尝尝。味道是甜的,但是感觉没有小时那种气氛 了。然后就跟我妈在聊着小时候换麦芽糖的情景。
铛、铛、铛……换糖啰,换糖啰,好吃的麦芽糖啰,废铜烂铁、坏凉鞋,坏塑料桶的换啰……”小时候每次在院子里听到这熟悉的小铁锤敲击铁片声和吆喝声就飞也似地从家里奔出,我们就迅速从家里翻出早就收集好的废铜烂铁、坏凉鞋、坏塑料桶,寻声跑去。

麦芽糖
舔一口,甜甜的,咬一口,酥酥的,含在嘴里,都化了,嘴边早已粘乎乎……吃了一块还要再吃。这就是儿时对麦芽糖的回忆,正如周杰伦在歌曲《麦芽糖》里唱的,“鲜嫩的,小时候, 我好想,再咬一口……”

麦芽糖
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麦芽糖,别名"饴糖"。又称胶糖,是用糯米、粳米、麦面、栗或玉米等经过蒸煮、发酵,加入麦芽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

麦芽糖
麦芽糖大补脾胃,自古是老少咸宜药食两用的零食,人们生产以及食用麦芽糖的历史尤为古老。相传,麦芽糖的生产始于殷商时期,初名“饴”,这也是为什么麦芽糖也叫饴糖的原因。麦芽糖性温味甘,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滋润内脏,开胃除烦,通便秘。遇水溶解后变为葡萄糖,可迅速补充体力。
张仲景《伤寒论》的小建中汤里面用到的“饴糖”就是麦芽糖。麦芽糖不仅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而且能健脾胃,润肺止咳,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麦芽糖甜而不腻,有极佳的口感。白色的麦芽糖包着炒熟的压成颗粒状的花生,外脆里软,有韧性。为了保持干燥不让糖变软化掉,做好的麦芽糖是搁在炒过的稻谷皮里的。炒过的稻谷皮散发着一股特殊的香味,混着麦芽糖那甜甜的、香香的、黏黏的味道,咬一口,拔丝的同时花生末随着飘落,真是回味无穷。
那么这老少皆宜的零食是怎么制作的呢?其实麦芽糖在家庭作坊中也可生产,主要制作方法是:
1、发麦芽:大麦种子浸泡24小时,将浸泡后的大麦种子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芽两三次,水温不要超过30℃,四五天后大麦长到四五厘米的嫩芽即可。

发麦芽
2、蒸米: 麦芽发好,将糯米洗净再浸泡2小时,然后放入大锅蒸熟,加入磨碎的麦芽和适量的水拌匀,7到8小时的发酵完毕,用布袋将糯米麦芽渣与水分离挤出糖水。

发酵麦芽
3、熬糖浆:制作麦芽糖最关键的一步,将糖水熬成糖油。熬的过程中最要紧的是要控制好火候,先用大火煮,后用小火熬,火太旺会把糖熬焦,太弱糖会变味。煎熬7到8个小时,直到糖水变成黄澄澄的糖浆。

熬煮糖浆
4、扯糖:将温软的糖块一头挂在糖凳上,一头挂在手中的木棒上,不断用力拉扯。没过多久,原本黄褐色的原料变成金黄,接着成了乳白色。

拉糖
拉糖时所谓的技术含量,就是要懂得看色泽和外形。要拉到出气孔,外观有粗糙的“蛇皮”质感,这样的麦芽糖松、软、不黏牙,再将事先准备好的花生馅添加到麦芽糖中,拉开成型即可。拉好的麦芽糖被剪成一块块,一条条,撒上糯米粉堆放在木案上,芳香扑鼻,甜蜜诱人。最后画龙点睛的一步,就是把做好的麦芽糖放在事先炒好的谷壳中,这样吃起来便唇齿留香。

麦芽糖
时过境迁,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挑着担子交换麦芽糖的小贩和叮当声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儿时记忆。而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现在机械化生产的普及,纯手工制作的麦芽糖越来越少,制作技艺也将面临失传。这种中国传统怀旧小食怕不知何时就吃不到了。真心希望这种技艺能够得到传承,得到发扬。
贴士:麦芽糖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糖尿病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