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鉴别和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在中国西南、华南、华东和西北地区发生,局部地方有发展的趋势,个别田块损失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为5-20%,个别地区的个别年份可达60%以上。感病植株籽粒不饱满、瘪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茎基腐



其实玉米茎腐病种类共有三种,分别是真菌型茎腐病、青枯型茎腐病(青枯病)和细菌型茎腐病。相较于真菌型茎腐病而言,青枯型茎腐病和细菌型茎腐病经常混合发生,两种病型也有表现相似之处,想要区分开是什么类型的茎腐病,主要看看患病的地方有没有流出有腐臭味道的菌液,如果有的话,就是细菌型茎腐病,没有就是青枯型茎腐病。


细菌性茎基病


防治推荐

1、选种密植。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田间合理密植。

2、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实行深翻、轮作,实行玉米与其它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

3、科学施肥。在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科学配合使用。


茎基腐病

化学药剂推荐

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可以选用20%噻菌铜(龙克均)悬浮剂500倍液或者98%恶霉灵2000~3000倍液进行灌根;也可以选择使用46%氢氧化铜1500倍液或者18%噻菌铜+2%春雷霉素(龙速达)500倍液进行茎秆喷雾等等,每周一次,连续喷2~3次即可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



强调: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一旦发生,想要控制住是比较困难的,还是以预防为主,因此各位种植户应及时下地观察情况,如有发生,趁病情还不严重,赶紧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