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玉米价格跌不停,为何进口数量却创历史记录


关注每日粮油,了解全球市场动态。

今日,我国海关总署公布了最新的11月粮食进口明细,从公布的具体数据来看,由于11月份以玉米、大麦、高粱为首的饲料粮进口数量大增,导致当月粮食进口同比增加7.1%,特别是玉米单月进口量同比猛增3.8倍,创下历史进口记录。

从具体进口数据来看,当月我国小麦进口66万吨,同比减少34%,但1-11月累计进口1149万吨,同比大增29%。

需要指出的是,自进入11月份以来我国对国外新季小麦的采购数量出现大幅增加。其中,10月份购买了约200万吨澳大利亚新作小麦,12月份开始发货,另有法国小麦约250万吨,将在明年3月份之前装运

此外,本年度迄今我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小麦也同比增长37%。今年我国还从哈萨克斯坦进口30万吨小麦,而去年同期几乎为零。

特别是自12月份以来,美国农业部一周内四次发布单日出口销售报告,累计报告对华销售112万吨软红冬小麦,为2014年7月以来向我国销售的最大单周数量,超过了此前半年的销售量。

这些小麦都将在明年3月份之前陆续完成装运。而从国内现货市场来看,国内小麦价格在经历11月份的弱势运行之后,进入12月份整个价位有所上移。而元旦之后,随着库存的消耗,国产小麦供应数量在2024年新产小麦上市前将呈下降趋势,进口小麦会成为有益补充。

而在玉米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据悉,尽管近段时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低,但11月玉米进口却创下了历史记录,达到359万吨,同样大幅增加的还有大麦和高粱,其中大麦进口122万吨,高粱54万吨。

据悉,目前国内产区新季玉米黄淮地区收购价格集中在2600元/吨左右,而东北玉米运抵南方港口的分销价也大约在2620元/吨左右,而11月份进口玉米的均价则不足2160元,巨大的价差吸引国外廉价玉米及其替代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国内市场,进而对国内现货市场构成压力。

从大的供求关系来看,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继大豆之后,我国第二个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的主粮品种,但考虑到新玉米面积集中上市,叠加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的冲击,令当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难以反映市场的中长期供需关系。

据悉,由于面临阶段性的供应压力,导致此前看涨国内玉米价格、并在巴西大量采购的一些玉米订单近期出现零星洗船现象。

在其他品种方面,由于国内生猪市场供应庞大,11月我国猪肉类商品进口仅19万吨,同比大减31.8%,但大豆进口在国内生猪存栏量偏高的需求刺激下,整体继续保持小幅增加,达到792万吨。

而在食糖进口市场,尽管当前国内食糖大宗批发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区,但由于国际糖价涨势更猛,因此,11月食糖进口44万吨,同比锐减40%。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