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涨跌互现,短线调整之后,是转头向下?还是继续上涨?

导读:11月18日,全国玉米价格,呈现涨跌互现的现象。
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地,玉米企业平均收购价格,有轻微下调;河南、湖北、广东、四川等地,玉米企业收购价格,小幅上涨。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看空的声音,越来越多,各自媒体平台,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奇葩的言论。
黄淮宏大注意到,玉米市场看空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玉米进口,增加了巴西,玉米进口渠道拓宽了;二是,因为今年国内价格偏低,明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创历史新高;
三是,国内生猪养殖企业,为控制成本,减少了玉米的使用量;四是,今年国内并不缺玉米,现在主要是,基层种植农户,惜售心理过重,玉米供给量不足!
针对以上观点,黄淮宏大今天就来详细分析和解读下下:
玉米价格涨跌互现,短线调整之后,是转头向下?还是继续上涨?
我们来看下第一条看空的理由:玉米进口,增加了巴西,玉米进口渠道拓宽了!
2022年9月份,我国共进口玉米153.39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数量为152.44万吨,平均进口价格为2842元/吨,这还没有包括关税和港口转运的费用。
而9月份,我们从俄罗斯进口的玉米数量为7659吨,平均进口价格,仅为1930元/吨。和进口老美的玉米价格相比,中间每吨差了900多元。
很多朋友不太理解,说为什么老美的玉米那么贵,我们为啥还要舍近求远,不买大俄的玉米,反倒去买人家老美的玉米呢?不是说好了,国际自由贸易吗?
其实,归根结底,就在于“长期订购协议”上面,谁让我们上赶着去和人家老美,提前签了玉米订购协议呢?你如果不按协议购买,需要付出很大的悔约成本的!
我们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和人家老美签订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同意从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两年内,从美国购买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和服务的金额,在2017年基准额度的基础上,增加至少2000亿美元。
今年年初的时候,美国的农业部长,曾经公开指出,我们并没有完成协议规定的内容,并以此要挟要对我们实施经济制裁!

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在玉米进口渠道,是否能够拓宽上面,而是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个“协议”的问题。
现在看来,估计要到明年的5-6月份,才能陆续完成。而这一时间节点,也正好和巴西的玉米出口对接上。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第二、三条利空因素:因为今年国内价格偏低,明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创历史新高;国内生猪养殖企业,为控制成本,减少了玉米的使用量;
明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将会是大概率的事情,不要忘了,我们曾经在2016年的时候,为解决港口玉米无法消耗的问题,还曾提出了五年玉米减种计划。
在2010年以前,我们还曾经是妥妥的玉米出口国之一!
如果放在2018年之前,黄淮宏大认为,还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利空因素,但很可惜,今日已和往日不同,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新问题!
因为,自2018年之后,规模化养殖的兴起,已经彻底改变了,国内玉米需求市场的格局。之前是,饲料消耗+企业加工+食用消费+种用和其它,四分天下。
而现在,因规模化养殖业的兴起,仅饲料消耗一项,就占去了玉米总量的60%。同时,其它各项消费需求,也一直处于稳步上升,并没有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近6年,每年的玉米进口数量,都在跳跃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玉米被称为“能量饲料之王”,并非浪得虚名,虽然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是,一旦养殖企业利润面改观,玉米仍是饲料添加的主体!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基层农户惜售的情况:
自2020年以来,化肥、农药、包地费用和人工成本,都涨了很多,基层农户的种植成本,与前几年相比,也增加了不少。
除去各项开支,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每亩地的收入,其实还是很微薄的。农业是个重投入,低产出的行业,其中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只有一线的包地户,和基层的农民最清楚!
我们可以花高价,去国际市场,进口别的国家的玉米,为什么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不能上涨呢?这也是大部分基层农户的心声!惜售也是正常的一种市场表现!
写在最后:
黄淮宏大认为:现阶段,还没有到达玉米价格的高点,进口玉米与国内玉米,价格倒挂的情况不消除,国内玉米价格,就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调整!
提醒各位好友,如果做玉米现货收储,可以放心收购。一方面做大流动性收购;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多在手中留存一段时间,耐心等候合适出货机会!
截止目前,黄淮宏大依然是,玉米市场坚定的看多者,市场最终是否如咱家预判相同,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