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漫道预计本月开工 美丽宜居村达标率90%

惠城制定“一村一策”,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受访者供图

2023年以来,惠城区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将汝湖镇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创建,确定7个村为惠城区选树的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全力推进“头号工程”高质量发展。

截至去年底,惠城区已经完成了4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同时深入挖掘专业镇村,目前全区有2个专业镇9个专业村。2023年,全区142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已100%达到“10万+”,经营性收入1.4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5%。

典型镇村

加快推进汝湖镇东江漫道建设

据介绍,惠城区将汝湖镇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创建,立足省甜玉米专业镇、惠州市首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的发展优势及定位,突出实体经济、特色产业、乡村发展三大关键点,推动一切资源要素向高质量发展集聚,将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目前,汝湖镇迅速抓好镇指挥部组织架构顺畅运作,加快推进汝湖镇东江漫道项目进度,预计2024年1月开工建设,为典型镇创建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配套。

按照镇申报、县遴选、市评定、省级核定程序,惠城区确定江南街道七联村、水口街道下源村、三栋镇鹿颈村、汝湖镇东亚村、马安镇新楼村、马安镇龙塘村、横沥镇墨园村等7个村为该区选树的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目前,按照前期工作部署,按照“一村一策”原则,梳理汇总各典型村基本情况简介和培育实施方案,并统一印发成册。

围绕“强区活镇兴村”三大行动,惠城区对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关切热点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全面梳理了涉及惠城区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制定了《惠城区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村级申请、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等程序,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一般发展类5种类型,全区行政村总量142个,其中集聚提升类40个,城郊融合类42个,特色保护类5个,搬迁撤并类0个,一般发展类55个。

产业振兴

目前有专业镇村11个

在产业振兴方面,惠城区深入挖掘专业镇村,将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知名度,有经营主体带动,二三产有基础,农户参与度较高,拉动农户收益的地方特色产业,作为专业镇村来打造,一方面鼓励了专业镇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推动专业镇村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带动农产品市场和品牌培育。

如马安镇龙塘村,现有村内企业惠州市神农兰香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智慧未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财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建设有供港蔬菜基地,供深圳蔬菜基地共计1600亩,水产养殖基地1500亩,同时建有葡萄园600亩、火龙果园350亩等,村内农业产业发达。随着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均计划以景区化模式打造生产基地,提升基地的经营效能,村内农业产业内容涵盖蔬菜种植、水果采摘、农业观光等,既能推动农业产业深度发展,又能较好地满足乡村旅游及生态研修需求。

目前,惠城区有专业镇村11个,其中专业镇2个,专业村9个。2019年认定横沥梅菜专业镇、汝湖甜玉米专业镇。2020年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认定专业村4个,分别是惠城区汝湖镇横山头村(甜玉米)、横沥镇土桥村(梅菜)、横沥镇矮陂村(梅菜)、横沥镇蔗埔村(柠檬)。2021年认定专业村4个,分别是马安镇龙塘村(葡萄)、马安镇横河村(中华鳖)、芦洲大兴村(李子)、汝湖镇仍北村(丝苗米)。2022年认定专业村1个,汝湖镇大良村(生猪)。

村集体经济

全区142个行政村100%达到“10万+”

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方面,惠城区配强两委班子,建好农村三资监管体系。通过村“两委”换届,开展头雁工程,对入选“两委”班子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学历、素质、特长等方面进行约束,选拔出一批干劲足、懂业务、有情怀和懂经济的年轻干部,活化了村组干事创业活力和氛围。

2023年,惠城区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办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优秀乡土人才表彰大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运营官、乡村头雁、乡村工匠等乡土人才,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进入实体化运作的重要实践。

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惠城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整治工作,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活做好农村“三资”文章,因村制宜,制定“一村一策”,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根据有关安排,惠城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个,经区委、区政府同意,惠城区推荐汝湖镇村尾村,横沥镇矮陂村、马坌村、沙岗村,水口街道办张村村等5个村作为2023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目前,5个试点村已完工4个,并已产生收益12万元。

2023年,全区142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已100%达到“10万+”,经营性收入1.4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5%。62.68%的行政村实现“20万+”。

村容村貌

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

村容村貌的打造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的形象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在推动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乡村振兴专班过程中,惠城区把县域强起来、群众富起来、环境美起来、乡风好起来作为整体推动。

村容村貌的打造过程中,惠城区在2023年1-4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冬季战役、8-12月开展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攻坚、全年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的实施,深化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有效提升了辖区内村容村貌。

为推动乡村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惠城区开展了美丽宜居村建设,并实行“挂摘牌”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建立了区领导挂点镇街、区直部门和镇街领导挂点各村、各村干部负责包片的片区包干机制,以确保整治效果。同时,成立了12个指导组,对各镇街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进行指导。

“美丽宜居村”建设方面,2023年镇级验收已基本完成,截至12月底,惠城区142个行政村美丽宜居村达标率约90%(129个)。

目前,“七仙汝湖·诗画田园”、“翰墨梅香·竹海温泉”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已建设完成。2023年,惠城区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项目(二期)建设,该项目通过美丽圩镇建设、道路景观提升、沿线环境整治等,将示范带沿线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以片带面”,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产业发展,其中水口街道“东江湾畔·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已于2023年9月份完成项目建设,马安镇“都市田园”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2024年春节前基本完工。

采写:南都记者 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