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开始“忘我”的上涨,2023年6月4日玉米行情

――当你以一生为周期,看到的是时代和人性,看到的是规律。
――当你以十年为周期,看到的是常识与规则变化。
――当你以三年或五年为周期,看到的是胆识和眼光。
――当你以一年为周期,就会相信天赋和能力。
――如果你以天为单位,什么也看不到,就只能寄望于奇迹和运气。

大量的芽麦出现,没有让玉米下跌,反而开始了反弹,这也说明了在小麦没有正式大量上市之前,玉米开始“忘我”的涨价。农民老铁们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6月4日,由于期货的停盘,锦州港14.5水分720容重的玉米2680~2690元/吨,报价2700元/吨的价格根本不是为了收粮,人家是为了卖粮,这是港口一惯的手法,已经见怪不怪,但也间接的说明了港口的走货量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好。

2023年6月4日全国最新玉米价格

山东大泽成生物:1.392元/斤,涨5厘。

山东成武大地:1.39元/斤,涨5厘。

山东诸城立丰:1.435元/斤,涨5厘。

山东诸城兴贸:1.407元/斤,涨5厘。

山东诸城源发:1.407元/斤,涨5厘。

河北德瑞淀粉:1.383元/斤,涨6厘。

河北宁晋玉峰:1.385元/斤,涨5厘。

黑龙江绥化象屿:1.27元/斤,涨5厘。

黑龙江北安象屿:1.267元/斤,涨5厘。

芽麦上市导致陈麦价格上涨,带动玉米价格

前几天热议的芽麦也开始冷却,主因就是前期面粉企业也进行自我的炒作,收购小麦的价格像火箭一样上涨,带动了陈麦价格的上涨,也共振的带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如果小麦的价格一直高高在上,对于玉米行情来说,就是利多,反之小麦价格的下跌,而且还能进行替代玉米,对于玉米来说,就是利空。

不论是利空还是利多,只是一个节奏上的变化,从长期的行情来讲,小麦和玉米这两个品种——谁也逃脱不了下跌的趋势。2000~3000万的芽麦不足以把小麦市场的大格局扭转,只是节奏发生了变化而已,也就是节奏性的行情,仅此而已。

这几年大量的东北贸易商放弃玉米转而去南方拍卖小麦,前几年赚到了钱,但也被高利润冲昏头脑,结果去年高价拍卖的小麦到现在也没有进行变现,也无法进行变现。这就像前几年东北贸易商拍卖玉米一样,前几年赚大了大钱,但在三年的时间里几乎又都还给市场了。

这波玉米价格的上涨,也给了手中有玉米的贸易商解套的机会智慧的贸易商都在积极的出货,毕竟量级大,不是几天就能够完成卖货的过程。但一般的贸易商还在刻意去挺一下价格,认为涨价的时候扛一扛,让手中的损失减少一些,也不无道理,但要随时注意卖粮的节奏——涨价好卖粮,落价求人买。现在市场变数太大,大家一定要理性。

一、养殖行业萎靡疲软

生猪行业的价格已经衡盘了大半年,现在养猪人把价格的预期放到了升学宴、端午节,圈里的大肥越来越多,短期对于玉米的食用也越来越多,但随着夏天的到来,那些大肥想再养也养不住,天气不允许,只能被迫出栏

生猪的需求没有减少,那为什么猪价涨不上去?就一个字啊——多。很多人一直认为是需求在下降,才导致了猪价的下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散养户手中的生猪在减少,但是大集团、大企业手中的猪在无限制的增加,也是这几天生猪产业的最大变化。猪价的长期横盘,对于散养户来说,可以随时出栏变现,但对于规模企业来说,想在短时间快速的去产能,根本实现不了,所以生猪价格的磨底时间会拉长

由于原料价格的下跌,让散养户更有坚持的源动力和情绪上的支撑。而大集团从5月份才开始去产能的动作,但市场表现得并不明显,随着资金、成本、时间的压力,他们去产能的变化才会慢慢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喊着玉米快要见底儿的情绪上的一种“错觉”。

价格低迷的时间越长,不论是集团还是散养户一定会减产能但不是现在。所以在未来对于玉米的需求就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二、深加工企业的严重过剩

现在不论是深加工企业,还是饲料企业,养殖企业、贸易商都是一个产能过剩的时期,而面粉企业更是如此。也可以说深加工今天的局面都是历史的遗留问题,当年为了解决大量的临储玉米,疯狂的资金扶持建厂,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然后甩甩屁股走人,留下一地鸡毛。

各个地方也在大力的扶持一些将死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能给地方带来税收和政绩,同时也能解决就业,所以就造成了当年“尴尬”局面——要死不死,要活不活。面对产业的过剩,只能选择一条大家走的路——降产能,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但我们也要看到所有产能过剩的另一面,对于玉米价格的支撑有好处如果不过剩的话,农民种植的玉米也卖不上好的价钱。如果黑龙江地区没有深加工企业,作为产粮大省,农民种植的玉米肯定会下跌,比现在的价格还要低。这两年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玉米几乎没有差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深加工企业之间互相争抢粮源的结果嘛!所以说,成也深加工,败也深加工。

三、经济危机的模式发生根本改变

这次的危机与2018年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与美国一起联手搞量化宽松的政策,这才快速的帮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但是现在却截然不同,美国是誓死要与我们脱钩,而且使劲儿的整我们,而我们也不惯着他们,也就意味着未来玉米下跌的时间、空间比2018年还要严重。更意味着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的采购策略会进行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