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市场的一次调研

一根玉米到底该卖多少钱?最近我就玉米的基本信息进行了一次调研,可以对确定玉米的价格提供些许助益。玉米在中国到底是谁在吃?2021年我国玉米的总消费量是2亿8205万吨,这其中,饲用的消费是1亿8000万吨,占比六成四。其余三成多也并非是人吃的,工业消费了8000万吨,占比29%;剩下的198万吨当种子使用;还有一部分在各环节损耗掉了;只有960万吨是人直接用作口粮消费的,占比3%。关于这些数字,我想说的是,我们是水稻以及小麦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是它们的产量均比不过玉米。水稻去年我国总产量是2亿1000多万吨,小麦总产量是1亿3000多万吨,而玉米去年我国收了2亿7000多万吨。从种植面积上来看,水稻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是4亿多亩,小麦是3亿5000万亩,而玉米我国种了超过6亿亩。我们美好生活中肉蛋奶的背后,就是依靠海量的玉米在支撑。去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玉米主销区的玉米籽粒批发价格达到了近年新高,最高时可达2900多元/吨,也就是1.45元/斤。高价格传导到了生产端,就表现为农民种植意愿明显增高,去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了5%。得益于玉米价格的上涨,农民种一亩普通玉米,可产籽粒1000来斤,玉米种植收入一千四五百块钱(包含所有成本)。

玉米中有一种品种是鲜食玉米,含糖量高,吃起来非常香甜,近年来鲜食玉米的消费量有所上升。根据玉米主产区吉林省通化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文章,该市鲜食玉米亩产达到了3000多斤,每斤收购价是5毛钱,比普通玉米每亩增收将近400元。鲜食玉米虽好吃,经济效益也更好,但在我国种植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都比较少,种植普通玉米相对省心,不用太伺候,而鲜食玉米的管理模式、采摘时机等要求更高,种植不易;对于流转大规模土地的种粮大户而言,种植普通玉米可能要承受普通玉米每年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损失,但另一方面又不用发愁市场销路,因为玉米作为秋粮总会有人来收购,而种植鲜食玉米就需要考虑市场销路、订单、种植条件、保鲜能力、运输便利性、销售便捷性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拿保鲜能力来举例,鲜食玉米采摘几个小时之后,玉米里的可溶性糖会快速转化成淀粉,也就意味着玉米不甜了,鲜食玉米不甜,价格也就上不去了。所以对于鲜食玉米来说,需要在玉米产区附件修建加工厂,鲜玉米刚采摘下来快速地过几分钟热水,然后抽真空,再速冻,这样才能锁鲜锁甜。由于这样的工厂配套设施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鲜食玉米的种植。对于闻喜这样一个小县城来讲,种植鲜食玉米的量更是微乎其微。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县城,市面上我们能吃到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玉米。通过本次调查,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们消费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崭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农发行的一员,急“三农”问题之所急,愁“三农”问题之所盼,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我们更是责无旁贷、首当其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