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那点事儿(四)

读寄宿学校时,每次归家回来,同学们都会带来各种吃食。

大家聚在一起,尝尝这家的酸菜饺子,吃吃那家的咸菜炒肉,那才叫一个香啊。

我的一个好友曾带过一次玉米碴子干饭,一般这种食材都是用来熬粥的,所以感觉很新奇。吃起来口感也很不错的,没有大米饭的绵柔,却很有嚼头,咀嚼之间透出玉米特有的甘甜。

好友是六局子弟,印象中六局职工和家属都是持家有方的,走哪儿都背着一个背篓,拾柴、割草,顺手还可以采摘路边菜地里的蔬果,所以能想出这样粗粮细作的方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虽然心有所动,却没有深究,那时年龄还是太轻,在我的眼中,生活就象蓝天里的白云,舒缓、轻柔。


拥有了厨房的自主权后,就开动所有的智慧进行着创新和改良,寻找营养全面,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

于是乎就有了大米和玉米碴子的结合。

两杯大米、一杯半小碴子、半杯粘玉米碴子分别淘洗干净后混合放到电高压锅里,再添加入大概五杯的水,即可焖煮。

以前也做过多次实验:只用大米吧,口味和营养都过于单一。只用小碴子吧,始终没找到**的水米比例,而且女儿嫌有些粗糙,拒绝食用。大米和小碴子相混做出的米饭缺少粘性,米粒发散,也影响到口感。

通过电视饮食节目的指点,学着加入粘性较强的粮食,如糯米、粘玉米。为了增加粗粮的摄入,我采用了粘玉米。


粘玉米颜色发白,青嫩的玉米棒煮着吃甜糯可口,口感极佳。有时也会被磨成面粉,做苏叶粘团,里面裹着小豆馅,绝对是地道的风味小吃。

早市,众多粮摊中只有一家有存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一斤。卖家一边卖一边自言地嘀咕着:这几天买这东西的怎么这么多啊,明天还得再磨一些啊。我一边听也一边思量:敢情和我一个思路的还不少啊。


从目前效果看来,就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