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苦的农民之玉米篇

“玉米每斤的市场收购价格0.9元每斤,每亩产量1000斤,种植周期120天,每季每亩收入475元,每天每户收入3.96元”

2017年10月12号的今天,我是一个农民!

我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有多大,多精彩。通过不懈努力学习得来的智能手机应用知识,勉强通过网络能够瞟一眼世间的浮华。

我知识不高,小学文化,但我通过网络了解到了同样为小学毕业的好些人如今都成了百万富翁亿万富豪。而我,烈日炎炎之下,依然蹲在黄土地上使劲的剥…剥玉米。今天跟家人一定会剥到很晚,而且还要装起来,这样我们才能赶在明天早上将玉米拉到村口,因为明天会有人从县城专门过来收。

我黝黑的臂膀与不断滴啦的汗水,让没干过农活的朋友们看起来一定认为是非常的累,但我想说…这没什么,已经习惯了。这就是我的生活,我也认为我命该如此,我目光短浅,看不到生的希望,于是只能埋头苦干,因为只有多干,我的庄稼才能种的更好,才能让钱包慢慢的鼓起来,虽然都是一块的,但起码鼓鼓囊囊的看起来好看。

哎,咦!这一堆剥完了!不想了,装玉米了!…

身为一个农民,我上吃天,下吃地,中间养父母!我从不喊疼不喊累,凭自己的膀子挣钱。但身处在高速发展的国家里,心里沉闷了好多苦,今天就是想对你们说道说道…

那些城里的,国外的,上天的,下地的,开豪车的,抱美女的,你们每天吃喝拉撒到处挥霍,养条狗都12万,三岁小孩闹着吃糖你们随便从哪个口袋里翻出一沓就给上1千,你们穿的是不张嘴的鳄鱼皮鞋,戴的是不掉色的黄金链子,从没想过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

看着这遍地的玉米棒子,我双手抱头,眼泪不禁润湿了双眼…

(一)选用优良品种

近年推广的高产饲用品种有:南校968、南校18、迪卡007,甜玉米有玉美头802、华珍,糯玉米有玉美头601等。

(二)整地播种

1、播种。播种量1~1.5kg/亩,一般采用直播,每穴播2~3粒种子。双行种植,株行距30×(55-65)cm,株距21~33cm。亩植3500~4000株。播后保湿促全苗。

(三)田间管理

1、除草。播后1~2天内用乙草胺或48%拉索乳油200ml兑水40kg喷雾防苗期杂草。

2、补苗定苗。3叶期对缺株穴要补苗。在傍晚和阴天进行,苗要带土,栽后淋足定根水。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

3、追肥。定苗时施攻杆肥,亩施尿素10kg,结合浅中耕小培土。7~8叶时结合培土重施攻穗肥,亩施尿素20kg、钾肥15kg。抽雄前再施攻苞肥,每亩施尿素15kg、氯化钾10kg。

(1)土壤的PH值对水果玉米的影响不大,但是地力(有机炭)的强弱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在土壤贫瘠的地方种植,需要补充大量的有机肥,建议可以用香菇废土或是厩肥每公顷2公吨,搅拌入土,然後先种植一次向日葵或是其他绿肥作物,开始使用坏坏牌液肥一号灌注,200倍,每10日一次,共3次,绿肥期间不论病虫害、杂草都不要管他。

(2)耕黎後以液肥500倍淹田一次,等到乾掉後再行育苗(後详)、耕黎、作畦。

(3)定植後5日以上开始使用高氮形液肥,以500倍灌注的方式,随著每日的给水一起灌,若是没有渗水管,可以用200倍和水一起淹,但是效果比不上渗水管,会有明显的差异。

(4)视叶面颜色以及状况以叶面喷洒(300倍)的方式追加坏坏一号液肥,或是使用化学肥料(26-13-13,200倍)。

(5)定植後1周使用抗菌B500倍一次,每分地约50公升的溶液(约100C.C.的酵素),可用灌注或叶面喷洒,部可提高浓度。

(6)定植後30日会开花,此时须补充坏坏牌二号液肥,土壤灌注200倍,7日一次共2次,长出幼果之後须补充化肥(0-30-40)800倍,叶面喷洒10日一次,共2次。

(7)定植後55日,采收玉米笋後喷洒钙肥800倍一次,可收催甜、著色之效。

4、管水。拔节期前控水防涝,诱导根系深扎。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期需水多,要保持充足的水分。

5、培土防倒伏。拔节后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重施肥进行培土,以保肥、抗倒伏和促进根系与植株生长,同时可盖住部分杂草。

(四)病虫害防治

播种期及收获前要注意防鼠。播种出苗期间注意防蝼蛄、粘虫。一般可用1200~1500倍液敌百虫浇灌土壤。生长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害虫。

双发玉米容易得锈病,使用抗菌B(脯胺酸)稀释10000倍后喷洒。

(五)收获

在玉米达到完熟期后,籽粒水分降至28-30%即可收获。

收获方式:

1、人工下棒,脱粒机脱粒。

2、采用机械下棒,脱粒机脱粒,秸杆粉碎还田。

拾玉米的小月月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收获,都要考虑有利于籽粒脱水,有利于秸杆处理和秋翻地,有利于贮藏。

*成本计算:

玉米收入:按亩产玉米1000斤,价格0.9元/斤,每亩玉米收入900-425=475元。

以每亩地租500元,每亩地一年纯收入:735+475-500=700元。不含人工成本。

*结语:

看似高速发展的中国,其实对农民根本是杯水车薪。虽说国家的精准扶贫着实给山区带来了福利,但是真正收入来源少的并不是90年代穷苦代表的深山老林,而是无自然资源、无工业发展的广坳平原,身处此处才能感受得到他们的苦他们的累以及他们的无奈。

算完这笔账,我们不禁会感叹,每天几块钱收入的农民为何依然反反复复、年年岁岁、不辞劳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去种地呢?同样的问题我得到的答案是:哎!不种地,我们能干啥?

此言一出,多么的无奈。。。每年辛辛苦苦靠种地换来的收入,很多时候都不及我们随随便便的一顿饭钱!

农民不易,请关注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