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党建引领 产业支撑 全力打造自治区第一苏木
今年2月,九原区将“大力支持阿嘎如泰苏木建设自治区‘第一苏木’”写入党代会报告。
阿嘎如泰苏木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苏木各族人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凝心聚力、借力发展、乘势而上、奋勇争先,紧紧围绕“两个基地、一个中心、两个示范区”(即农牧业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包头市近郊特色旅游集散中心,产城一体化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为目标,以民生福祉为落脚点,以政府自身建设为加速器,创新发展路径,统筹各方力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全力推进自治区“第一苏木”建设,努力构建生活甜美、生态优美、社会和美、环境大美的“四美苏木”。
在包头市西北部,乌拉山脚下,有一处生活甜美、生态优美、社会和美、环境大美的亮丽风景线,这就是阿嘎如泰苏木。
阿嘎如泰苏木是九原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个总面积为327平方公里的版块上,山区草牧场面积达96%,蒙古族占总人口的44.5%。
京藏高速与110国道横贯其东西,这里交通便利;
全国唯一用蒙语诵经的梅力更召坐落在此,风景秀丽的4A级景区——梅力更生态旅游区闻名遐迩,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内蒙古鑫达矿业、泉山金矿、中北石油、草原天宝、草原立新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大项目,成为当地的支柱经济实体,2015年启动建设的九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更是将阿嘎如泰的实体经济提档升级,形成规模。
多年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阿嘎如泰苏木紧紧围绕解决农牧民就业、增收、住房、保障等问题,全力实施养殖业向基地集中、种植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牧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的“三个集中”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2016年实现地区总产值8.5亿元,人均纯收入1.9万元。
今年以来,阿嘎如泰苏木持续牢牢抓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同声发音、同向用力,扎扎实实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增速均超过预期,分别达到8.2%、13.3%和9.3%。
阿嘎如泰苏木,在全力打造自治区“第一苏木”的进程中,谱写了一曲和谐、绿色、富裕苏木的华美乐章。
党建引领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日前,阿嘎如泰苏木红色小院暨老党员活动大院建成投入使用。红色小院教育基地暨老党员活动大院作为苏木党委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精神文明教育建设实施的学习载体提升工程,建设内容分为党史展示和活动载体两部分。该基地的建立,方便了周边老党员就近参加党的学习、党的生活和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从而使红色小院教育基地暨老党员活动大院,真正成为年轻党员提升党性修养的加油站,成为老党员不忘“初心”的温暖港湾。
多年来,阿嘎如泰苏木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木党委紧紧围绕优化党员队伍这一核心,坚持以问题导向为引领,以整改落实为目标,精心组织,在“学”和“做”上深化拓展,用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态度,切实把党员学习教育抓细抓常,推动党员跑出“加速度”。
夯实“学”的基础,拧紧思想“总开关”。坚持把学**党规、学***总书记系列讲话作为各支部中心工作抓实抓好。创新学的形式,掌握学的核心,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易于掌握、学习精髓”,推动学有成效。
抓住“做”的关键,推动党员树先锋。一方面,坚持分层定标,将全体党员分为5个层面,结合实际定“做”标,做到每个层面的党员学实、学细。另一方面,坚持服务民生,通过“三种模式”惠民生。打造党支部+致富先锋模式,惠及农牧民108人,人均增收2.2万元;打造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实现抓党建促发展,引领和帮扶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惠及农牧民150人,人均增收1万元;打造党支部+企业模式,抓好村企共建共赢。惠及农牧民468人,人均增收1.2万元。
突出“领”的示范,带动创先争优。将阿嘎如泰嘎查和阿贵沟嘎查两个支部确定为“两学一做”示范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推进措施,经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争先锋、作表率、当模范的氛围更加浓郁。
阿嘎如泰苏木党委不断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坚持推进网格化“一对一”服务,深入群众,真抓实干,干部作风得到有效转变。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若干规定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关内控制度,加强制度运用,干部干事环境更加风清气正。积极推行工作清单制管理,通过定目标、定时限、定责任,干部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力兑现政府对广大群众做出的承诺,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党建引领,阿嘎如泰苏木管党治党基石得到进一步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进一步加强,党员争先创优进一步推动,切实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坚实的组织引领作用。阿嘎如泰嘎查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包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党建引领 实现经济扩量提质转型发展
阿嘎如泰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合力,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共商共谋、以上率下,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同声发音、同向使劲,汇聚起推动落实的磅礴力量,坚持守住发展这条底线,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地区综合实力提升,在扩量提质增效上实现新进展,在转型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
按照“政策引领、市场运作、放管结合”的思路,阿嘎如泰苏木严格按照苏木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发展需求,坚持招商增量,在外引项目上下功夫,多次与广东颐高、北京泰康等全国知名养老企业洽谈牧民新村二期养老项目,推动草原天宝与上市企业临沂瑞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食用菌合作洽谈,并取得重大突破;在内挖潜力上下功夫,支持阿嘎如泰嘎查启动运营矿泉水生产项目,并积极争取区级财政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农牧民建立特色种养合作社8家,选树15家代表性强、特色突出的牧民发展牧家乐餐饮实现创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扩量提质上实现新进展。
实施领导班子包项目保姆式服务企业发展机制,为阿吉乐泰、草原天宝、草原立新等项目申请财政奖补资金400多万元,为马奶产业等一批小微企业争取支持200多万元,企业发展逐步由粗放型向标准化现代农牧业转变。特别是草原天宝与临沂瑞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牵手,将成为我市境内首家上市农牧业企业,为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做强优势产业,塑造特色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扩量提质,一主多极、一村多品、村强民富的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强力推进了经济提质增效。
按照“龙头引领、特色突出、规模发展”的思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通过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强农惠农的现代产业体系。
位于阿嘎如泰苏木G6高速与110国道之间九原食品加工产业园,占地面积2990亩,计划投资约10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已洽谈企业30多家,引进转龙液酒厂等6家企业。
“一张白纸好作画”,大园区承接大项目的比较优势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凸显,苏木大发展的洼地效应基本形成,阿嘎如泰苏木积极服务园区发展,下大力气推进临近村争议地界纠纷化解工作,为保障园区顺利施工提供支持,力争使该园区在2017年前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到“十三五”末实现年产60万吨加工能力、60亿元销售规模,成为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农副产品加工输出基地。
对入驻龙头企业,阿嘎如泰苏木党委、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加快进度发挥效益,发展精深加工,带动产业体系完善升级,并积极探索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今后一个时期,将着力推动企业发挥社会责任,通过招聘上岗、结对帮带、村企共建等方式,逐步实现富民强村。
对投产企业则全力推进提质增效。其中,草原立新投资5000万元,完成5000平方米猪舍建设和猪文化展厅主体建设。草原天宝投资1000万元,完成24个菇房温控及菌群控制系统技术改造,并与临沂瑞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合作,日产双孢菇达到5吨,销售市场辐射兰州、银川、北京等地。
对在建企业切实抓好投产达效。蒙乐源项目推进顺利,已具备观光、采摘和休闲功能。鹏翔奶业项目加快进度,完成8000平方米牛舍、1500平方米多功能挤奶厅和1800平方米储草棚建设,配套德国进口挤奶设备,规划养殖奶牛2000头,现存栏560头,完成投资2000万元,是全市首家奶牛养殖标杆企业。沃圣养殖项目扎实推进,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及内装配套建设。重点项目逐步建成投产,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为嘎查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牧民搭车致富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建引领 打造“亮丽苏木”绿色生态旅游大通道
阿嘎如泰苏木作为九原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辖3个嘎查1个村,其中蒙古族占44.5%。
2014年,梅力更嘎查被国家住建部遴选列入国家级民族传统村落名录,时隔两年,梅力更嘎查成为国家级特色村寨,为旅游业发展再添亮丽名片。
位于梅力更嘎查的“梅力更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汉式相结合古寺庙,始建于1702年,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座用蒙古语诵经的寺庙,被列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梅力更召信俗”是在内蒙古地区寺庙用蒙古语诵经祈福而形成的融民众信仰仪式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清水秀、风景旖旎,传统村落、特色村寨建设初具形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阿嘎如泰苏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苏木依托地区实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按照“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的思路,切实发挥苏木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禀赋,通过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面。
——突出抓好梅力更景区建设,打造旅游产业发展核心。2015年景区实施升4A级建设项目,今年,通过媒体宣传、微信积赞、“等风来等你来”主题活动、免费赠票、亲子植树、红色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景区知名度,三年间,年均营业收入630万元,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并荣获“2017年度中国旅游业最具创新能力企业”称号。
——继续推进传统村落项目建设,打造新的旅游驻足地。蒙乐源项目于2014年动工建设,总投资1.1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以采摘、观光、科技展示、科技培训、新品种示范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线项目,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中,计划明年年初整体投入运营。同时,苏木进一步完善敖包、赛马场配套建设,积极与市民委、区民宗局等部门对接,申报项目支持,推动项目整体包装运营。
——牧家乐、家庭旅馆发展迅速。为提高牧民收入,丰富牧民增收渠道,苏木通过给予补贴、提供支持、统一标准等方式支持牧民发展牧家乐、家庭旅馆,目前,苏木共有牧家乐15家,家庭旅馆8家,其中自治区三星级牧家乐两家。牧家乐平均年收入18万元,两家星级牧家乐年均收入28万元。同时,计划整合资源建立牧家乐旅游协会,明确入会餐馆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系统分配资源,打造餐饮品牌,带动牧民增收。
——地区文化活动形成品牌。每年固定开展大型民族文化活动包括“祭火”、“祭敖包”、祭“大桦背”、梅力更召嘛呢会、祖鲁节等。同时,还举办搏克比赛、大藏经赠送等活动,丰富了牧民的文化生活,有效传承了民族宗教文化活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活动品牌。
——全力推进北部旅游防火通道建设,打造旅游发展大动脉。积极对接牧民需求和地区发展需要,历时四年,通过多方争取,成功推动北部防火通道落地实施。项目沿大青山南坡东西走向绵延16公里,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和招投标工作,即将进场施工。建成后,将可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并将辖区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产品、特色村寨、农庄休闲和美丽乡村等特色资源连点成线,为打造“亮丽苏木”精品一日游提供强大支持,成为第一条真正意义上横贯苏木东西全境的旅游发展大动脉。
党建引领 保护青山绿水苏木在行动
坚持守住生态底线,让绿色成为地区永恒的底色。
阿嘎如泰苏木把乡村生态建设与生态环境经济化紧密相连,大力推进特色村镇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新局面。
走进阿嘎如泰嘎查柏树沟,一排排整齐干净别具韵味的二层小楼已经成为大青山脚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柏树沟嘎查以创建自治区第一嘎查为目标,实施天然气入户、优质矿泉水入户、入园区、入机关以及牧民新村园林式绿化提升工程。同时,结合大青山南坡绿化,完成2000亩经济林建设,建设一个“绿色为永恒底色”,美丽与发展双赢、极富民族风情的现代化新嘎查。
依偎在阴山山脉乌拉山南麓、包头西30公里、南眺九曲黄河、西接巴彦淖尔市的梅力更自然生态风景区,经过多年打造,已经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日前,该景区在全国22个省(区、市)的234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99家第二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内蒙古自治区仅有4家。
按照“天蓝、地绿、水清、人美”的思路,阿嘎如泰苏木坚决落实环境整治要求,全力建设包头市周边一流人居环境。投资50万元完成阿嘎如泰嘎查新村内部及道路绿化提档升级,新增梅力更、阿贵沟、乌兰计五村庭院绿化132户,完成部分企业、荒坡、广场等重点区域草花美化工作。
大青山南坡绿化工作中,实施了首批3000亩经济林高标准绿化试点工作,在推进中确保通过2年的时间,使大青山南坡实现四季有景、果类不断,牧民收益稳增。同时,绿化林木资源通过政府投入建设并定期整体转移的方式变为集体财产,为集体积累了长远发展的优质资产。
对偷挖盗采矿产资源行为严厉打击,不断开展打击偷挖盗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出动车辆420台次,人员1028人次,查处封堵危旧矿洞65处,查扣移交处理车辆136台次,拆除违法经营企业35家,有效遏制了偷挖盗采的势头,同时形成生态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苏木境内生态环境得以有效保护与大面积恢复。
党建引领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众
日前,乌兰计五村,呈现出一派火热的施工场面,天然气入户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到今年年底,该村的400户居民将用上清洁、便捷的天然气能源。
阿嘎如泰苏木政府以天然气入九原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为契机,将天然气入户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在乌兰计五村实施。该项工程外网铺设总造价500万元,管线埋地铺设共计10千米,架空铺设、包括入户管网共计20千米,预计今年12月完工。该工程建成后,乌兰计五村将是包头远郊地区首个完成天然气入户工程的嘎查村。截至目前工程总量已完成二分之一。
阿嘎如泰苏木坚持执政为民,围绕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在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誉按照“发展造福人民、人民共享发展红利”的思路,切实抓好社会公共服务,让农牧民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生活的更有尊严。
加强社会保障。通过小额贷款、转移就业等方式,新增就业60人,农牧民外出转移就业199人。为86人办理社会保险,为9人办理社会救助,发放补贴3.43万元。发放拥军优属、老龄补贴近3万元,为60岁老人发放178张老年爱心卡,为69户农牧民申请一吨煤,实现了应保尽保,坚决守住民生底线。
抓好社会事业。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老年人口关爱工作,为134个家庭缴纳计划生育家庭保险1620元。在乌兰计五村建成阿嘎如泰苏木双语幼儿园并启动学龄幼儿招生工作。
扎实开展农业设施建设工作。为阿贵沟嘎查、阿嘎如泰嘎查争取并安装滴灌1100亩。投入28万元,完成部分农田灌溉设施修缮,发放三项补贴89752元。
秉承团结、和谐、奋进的苏木精神,苏木人胸怀全局、强化担当、苦干实干、一往无前、主动作为,阿嘎如泰苏木永远奋进在前行的道路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目标放在心上、把落实抓在手上,阿嘎如泰苏木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做到了争创一流,争当表率,在率先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把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期保持下去,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