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大地“绿色”飘香
合作社稻香飘京城
——青冈县“乡土醇清稻花香米”诞生记
韩世波 蔺广宇 孙玉玲
“乡土醇清”绿色稻米产品。 韩世波 摄
现在在山东、北京等地超市,会看到标有青冈县乡土醇清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乡土醇清稻花香米”十分抢手。在青冈,又有不少外地人打来电话咨询这种大米。这种土生土长、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特产,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怀着一探究竟的想法,笔者踏上了去往昌盛乡的道路。一路飞驰,来到青冈县昌盛乡“乡土醇清”稻米产业基地。远远望去,绿油油的稻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合作社内一袋袋包装精美的大米整装待发、一台台大型农机具气宇轩昂……昌盛乡党委书记姜文宇介绍了“乡土醇清稻花香米”的产生过程。昌盛乡位于美丽的通肯河畔,地肥水美,这里曾经是老青兰灌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农民有种植水稻的基础,发展水田,优势明显。为了能使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动员农民发展旱改水项目。同时粳稻需求旺盛,水稻生产效益越来越好,农民旱改水积极性高涨。目前,全乡水稻面积发展到5000多亩。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乡土醇清稻米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为使稻米项目形成产业,打造绿色稻谷种植基地,去年,以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起了种植基地、加工车间、水田农机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稻米产业链。乡土醇清稻米专业合作社是由当地种田能手王士奇牵头组建的。种植绿色水稻1100亩,采取“六统一”的种植模式,实现种植基地建设管理全程标准化。合作社吸纳社员60余户,注册资金320万元,厂房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有一整套的加工设备,每天能加工大米5吨,实现产值4万元。生产的醇清大米因为种植在通肯河两岸,全部引通肯河水灌溉,大米品种采用稻花香2号,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蒸煮后出饭率高,黏性较小,米质较脆,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乡土醇清”绿色稻米因为精细加工、精美包装,产品不仅销往附近县市各大知名企业、超市、粮店。为了延伸产品的产业链条,王士奇为大米做了注册,正式命名为“乡土醇清稻花香米”,还走进了全国各大超市。王士奇对笔者说:“我的大米在外地比在本地多卖一倍的价格还多呢,开始时咱背着大米找市场,现在是商家找咱们了,现在的订单还在增加。”现在昌盛乡的旱改水项目工程已经立项,正在审批中,预计水稻的种植面积将逐年扩大。听到这个消息,王士奇感到更有奔头了。他说:“我们这两天就召开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讨论明年如何扩大土地规模经营。今年在原有稻米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还将建立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出效益,全方位展示乡土醇清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要发展草帘、草绳、草苫等相关产业。”王士奇指了指正准备动工兴建的场地信心十足。
双峰农业产业合作社社员在给西红柿装箱准备运往上海。 田井军 摄
本报讯(田井军)万绿丛中点点红,放眼望去,一架架西红柿崭露着丰收的愿景,煞是好看喜人。正值收获旺季,在青冈县永丰镇友爱村双峰农业产业合作社,村民的脸上写满幸福,一棚棚西红柿红透了致富路。
“掰一半西红柿,放在嘴里,嗯,确实有味,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也好销售,你尝尝就知道了。”前来采购的商户对笔者说。除了前来采购的商户,这里的产品大多销往上海、南京、无锡等各大城市。这里的产品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消费者看中的是绿色、无公害食品。
“我们这个蔬菜基地,土地的土质是经过专家调查抽样论证,环境监测机构做过监测的。而且在生产期间都有田间生产记录。在销售时,我们也会把田间管理和生产记录给采购商户看,是不是绿色食品不是自己说的。现在这茬西红柿到市场就销售一空,基本上不够卖。”友爱村双峰农业产业合作社带头人邹继锋说。
据介绍,2009年,双峰农业产业合作社成立之初,12户农民以现金的形式加入了合作社,还有23户农民以劳动力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建起了72栋大棚。合作社还探索出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行统一发包、统一管理、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分别获利的“四统一分”运营模式。如今,合作社实现总体投入1500万元,已经注册了“雨蒙”、“青隆香谷”、“食而思”3个商标,拥有特色种植区1600亩,棚室区600亩,加工场地1万平方米,年实现销售1000万元,实现纯收入300万元,安排工人就业100人,每年上缴税金30多万元,已成为农民就业基地。
2013年,邹继峰又以每亩1000元的高价从本村农民手中流转了1000亩土地,用来种植经济价值高的黏玉米。这1000亩特色玉米,总产量可达200万穗以上,纯效益在100万元以上,并且从种到收都由被流转土地的农民负责管理,可拉动就业100多人。为了便于储存加工后的黏玉米,合作社又投入资金300万元建设了一栋占地1000平方米、容积3000立方米的大型冷库,保障了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产品,提高了产品价值,扩大了销售市场。
“将来合作社还要扩大规模,加大投入,加大土地集约力度,走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路子,做大品牌,叫响品牌,让双峰农业产业合作社‘走出’友爱村,使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富。”谈起合作社的明天,邹继锋充满了信心。
万德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在用飞机喷洒农药防控玉米螟。 闫俊英 摄
来到青冈县万德福食品有限公司,首先映入视野的是墙壁上一行“激情战胜艰险,诚信立足天下”的励志大红字。这一行字既彰显了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折射出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更看到了整个万德福团队不断奋进的前行脚步。
据了解,万德福食品公司是这个县2010年引进的以速冻黏玉米生产为主打产品的食品加工类企业,在总经理阮万超的带领下,公司经过4年的发展壮大,现在黏玉米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了5000亩,生产的产品注册了寒地黑土特色绿色食品“云淇”牌商标,并通过了国家qs和有机食品认证。如今,速冻黏玉米穗、玉米粒、鲜玉米浆等系列产品已打入上海、南京、武汉和长沙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的各大超市。
黏玉米生产包括基地种植、管理、运输、扒皮、挑选、蒸煮、速冻、装箱等多个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相对较大,生产期每天用工量在550人以上,每天人均收入在150元左右,这就为农民务工创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介玉米速冻系列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公司与当地工商部门联合建立了网上销售系统“销售宝”,近日即将开通。届时,将有更多网民通过官方网站直接购买产品,使全国各地合作伙伴实现“云智慧”,打造可持续发展平台。
公司重合同、守信誉,生产的产品质量上乘,产品供不应求。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今年,公司在原有基础上,在民政镇光荣村新建占地2万平方米的厂房,目前地基已经打好,正在做主体施工,生产设备即将到位,预计9月中旬即可试车。届时,生产能力将提高到年生产速冻黏玉米1000万穗,实现产值400余万元,再安置富余劳动力300余人。
发展之路,永无止境。提及公司下一步发展规划,阮万超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玉米和速冻食品的食用价值越来越认可,下一步要在深加工和其它速冻食品上做文章,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昌盛豆制品有限公司豆制品加工车间。 王彦斌 摄
本报讯(王彦斌)走进青冈县昌盛豆制品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磨飞转喷涌玉液琼浆,精工细作结成营养金皮”这副对联,看到这幅对联,仿佛目睹了豆制品那诱人的色泽,嗅到醉人的芳香。
伴随着一阵阵如丝如缕的豆香气,笔者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来到豆制品加工车间,那黄澄澄、热腾腾的豆浆正从管口缓缓流出,让人顿觉香气袭人;抬眼望去,架子上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豆皮,令人垂涎欲滴。
来到包装车间,公司董事长胡振锋拿起一袋包装好的豆皮向笔者介绍:“公司注册了‘兴峰石’品牌,主要生产豆皮、豆丝、豆结等豆制品,经过两年的运转,已与国内外多家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销往新加坡等地,并与香港客商签订了购销合同,与澳门、俄罗斯等地经销商建立了意向性合作。企业年创利税2100万元,安置130余人就业。”
据介绍,公司引进和自发研制先进机械设备和现代化生产工艺,豆制品系列产品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化和机械化作业,使公司一举成为当地豆制品行业的“翘楚”。
“去年,为了让人们吃到安全放心、质量上乘的豆制品,我们乡在地势较好、土质肥沃的地块,专门规划建设了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引进适应的高蛋白优良大豆品种,按无公害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与这家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豆制品加工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昌盛乡党委书记姜文宇对豆制品加工情有独钟。
“由于销路好,公司生产的产品产量远远跟不上市场销量,我们根本就不敢接大订单,即使真金白银放在企业面前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悄悄流走。”公司副总经理石英琴接过话茬,“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今年我们又投资3000多万元,新购置了磨浆机、大豆筛选机和腐皮锅等生产设备,扩大了厂区面积,改进了包装工艺,待秋季全部运转后,可再安置250余人实现就业,日生产能力将由原来的4吨增加到30吨,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走出公司大门,笔者已然看到一个新兴的企业正在青冈大地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