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文:诚邀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到青冈投资兴业

南北和鸣谋发展,携手合作创未来。10月30日,在深圳市举行的黑龙江开发区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周——青冈专场启动仪式上,青冈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国文在作主旨推介时,诚邀广大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到青冈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青冈,深入了解青冈,放心投资青冈,与“**合作伙伴”青冈实现共赢发展,在青冈大地上开出“丰艳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青冈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全县幅员2685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61.5万亩、草原61.6万亩、林地62万亩,松花江支流通肯河贯穿全境,形成了“一水二草二林五分田”的地貌格局,辖4个街道办事处、15个乡镇,总人口28.7万。青冈县有着传承百年的民俗秧歌,剪纸、板画、冷瓷、木雕、蛋雕等民俗工艺远近闻名。

青冈县区位独特,是哈大绥一小时经济圈地理中心。随着吉黑高速、绥沈公路绕城项目的实施,青冈将逐步成为滨北地区重要交通节点和物流集散中心,必将有助于青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助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资源富饶 基础优势得天独厚

青冈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奶源带、优质大豆生产带、优质工业**高产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位于寒地黑土核心区,年产粮食23亿斤、工业**原茎2万吨、鲜食玉米4亿穗,畜禽饲养835万头(只),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淀粉深加工产业集聚区”“中国工业**产业示范县”“国家鲜食玉米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素有“中国玉米之乡”“中国万寿菊之乡”等美誉。水、风力、太阳能等资源富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完备 承载能力不断攀升

孙国文介绍,青冈县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引擎,持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全球最大的工业**纱、亚麻纱生产企业——浙江金达集团,全亚洲最大的玉米淀粉生产企业(单产)——黑龙江龙凤玉米公司,中国农业企业500强——铁骑力士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青冈,纷纷开花结果,玉米、工业**、肉类食品已逐步成为强县富民的优势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青冈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打造“工业地产”,实行“筑巢引凤”,工业**产业园、玉米产业园、食品产业园规模已初步形成,让企业真正实现“拎包入住”,县经济开发区总面积已达到42.36平方公里,2016年纳入全国开发区目录,即将列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先导区,入园企业达到105户。

集聚发展 产业体系支撑有力

孙国文表示,青冈县紧紧围绕省委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了以玉米产业为立县支柱产业,工业**、肉类食品产业为优势主导产业,精细化工、旅游康养、现代物流等为补充的“1+2+N”产业体系,形成了完备的产业化链条,构建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格局。

玉米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以龙凤玉米、京粮龙江生物为核心,先后引进加工及配套企业14户,建设葡萄糖酸钠、热电联产等项目29个,玉米加工能力达到340万吨,年产玉米淀粉210万吨,淀粉转化能力42.5万吨。特别是,聚焦发展生物经济,以玉米生物发酵产业为核心,先后引进建设L乳酸、赤藓糖醇等项目,新增加玉米淀粉到有机酸、玉米淀粉到多元醇2条生物发酵产业链。同时,鲜食玉米产业加速崛起,承办四届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开创全国第一个鲜食玉米区域公用品牌——“青冈玉米糯又甜”,“大董占和”“云淇”等鲜食玉米品牌已叫响全国。

工业**产业实现抱团式发展,以金达集团为核心,先后引进泊海、普洛普、金晟亚麻等上下游企业17户,建设精纺工业**纱、精纺低支纱、工业**供应链配售中心、种子研发等项目20个,麻纺加工能力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左右,其中工业**纱占全国产能的65%左右。

肉类食品产业实现链条式发展,以铁骑力士集团为核心,深入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青冈“国际优食谷”,建设生猪屠宰、熟食加工、养殖基地、饲料加工等项目7个,生猪屠宰能力100万头、熟食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逐步构建了“良种繁育—养殖屠宰—饲料保障—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尊商爱企 发展环境近悦远来

孙国文强调,青冈县坚持把“有需必应、无事不扰”作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派驻驻企秘书等有力措施,努力营造“环境高地”“政策洼地”。尤其是,青冈县真正把企业发展视为“头等大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各处级领导分工负责,坚持需求优先、服务随行,聚焦企业建设生产全过程,常态化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在青冈企业没有办不成的事”已成为企业家的普遍共识,优质的营商环境已真正成为推动青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记者 张晓磊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