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玉米“掉色”?那是“黑果之王”的花青素!
家乡的老玉米成熟了。这些年,在城市吃惯了所谓的水果玉米、黏玉米,竟觉得老玉米变得"难以下咽",可是回想起来,老玉米可是我们小时候的一大乐趣呢。


那时候,没等玉米成熟,我们一群小孩子就结伴去别人家的玉米地"搞破坏",把玉米杆折断当甘蔗啃。等再过段时间玉米成熟了,就被大人生拉硬拽去地里掰玉米。那时候玉米成熟的晚,天也大热起来,在密密丛丛的玉米地里走一圈,胳膊、腿、脸都被玉米叶划的又痒又疼,这时总会产生逆反情绪。不过,眼看着一颗颗玉米渐渐装满架子车,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回家路上边推车边吹口哨,好不乐呵。

回到家顾不上刚从玉米地带回的瘙痒,就催促着母亲去灶房生火烤玉米。光烤玉米还不得劲,要在快熟的玉米上抹上一层加了盐的辣椒油,更有一番滋味。玉米烤熟后,我们迫不及待地送进嘴里,一口一口旁若无人地啃起来,显得生猛又粗犷,啃完后大家把玉米芯随手往猪圈一扔,相视一笑,每个人的嘴边、牙齿、腮帮子都是黑乎乎、油渍渍的,现在每每想起来都垂涎欲滴。

烤玉米好吃,煮玉米也不赖,为了煮出来的玉米更加香甜可口,母亲总会在锅里加两勺白糖,等玉米煮熟后,找一根筷子从后面的木芯里戳进去,这样我们这群小馋猫就不怕烫手了。以前,大人总说啃玉米要啃干净,玉米粒的"心"才是最有营养的,所以从小到大吃玉米我总会把玉米棒啃的格外干净。

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煮熟的玉米吃不完容易坏,所以母亲就把玉米粒一颗一颗剥下来或炒成咸香味给我们当零食,或煮进拌汤里当夜宵,费尽心思为全家人换口味。

玉米收回来很大一部分是要卖掉的,所以大人将玉米绑成串,挂在后院晾晒。等玉米的水分完全蒸发,接下来又要干一件大工程,那就是把玉米粒一颗颗剥下来装进蛇皮袋拿去卖。起初没有剥玉米的机器,我们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找几个大盆,把一整颗玉米掰成两半或者三半,两只手拿着互相搓,不出半天两只手又红又肿,火辣辣的疼,但是过程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后来有了专门剥玉米的机器,只需要把玉米竖着放进一个和玉米本身粗细差不多的筒子里,然后用手搅动,玉米粒就慢慢脱下来。再后来,有了电动玉米脱粒机,可一次性完成脱粒、风选、筛选等作业,好不方便。

脱好的玉米粒可根据需要再磨成大小不等的玉米糁,也可研磨成更为精细的玉米面,最后经能工巧匠之手,变成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搅团、包谷珍稀饭、腊八粥、发糕等等。众所周知,玉米是粗粮,浑身都是宝,不仅能帮助消化,更是含有全面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最新研究指出,玉米中还含有一种抗癌因子——谷胱甘肽,从而受到国内外营养学家的高度认可。



相比普通玉米,还有一种神奇的黑玉米,更是广受好评,营养价值极高,富含大量花青素、微量元素等,更是从它的黑色果实中提取出抗癌物质,所以,黑玉米的种植和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怪不得首批试种植黑玉米的高陵农民都喜笑颜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