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爱又恨的玉米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七零后人而言,对玉米是爱恨交加的!
玉米的天性就是耐旱,不挑生长的环境。所以,在还没分到户的七十年代,大集体时候,每家每户都有几分地的拾边地,还有长满荒草的边角地,我爸和其他人一样,都会利用早晚空闲种上玉米包括山芋。
我就曾协助老爸在一块高田埂那里开荒过,那里都是杂树野草,用铁锹铲去上面小树杂草,还要全部挖一遍,捡出各种树枝树根草根,然后挖出一排排小窝,里面倒进去一点猪圈的农家肥,稍微搅拌一下,旁边撒上三四粒玉米种子,盖上就不用管他了,时间不分春初还是夏末!
数日后,玉米都有一尺多高,去除掉玉米附近的杂草,挖个小洞,放进去一点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尿素,复合肥都可以,玉米不挑肥的。
又过了一个月上下,玉米有大半人高了,最后一次除草施肥,这时候就去掉棵数多的玉米,太多了,争肥,都长不大。
两个月过去了,玉米成熟了,冒出来的玉米胡子由金黄变成了黄褐色,玉米可以掰回家煮了吃了。
下锅煮的其实没有直接埋在做饭以后的锅堂灰里面的烤熟的香,做好饭,吃饭之前,我用烧火的火叉一边戳一个玉米棒子,埋在锅堂灰里,那里还有隐隐的火星子。等我们吃好午饭,玉米也该捂熟了。
拿出玉米棒子,外面一层黑的,却掩盖不了玉米的清香,一层的金黄色,吹开夹在玉米粒里面的草灰,张嘴就咬下一口,打死都不会丢嘴的,太香了。还有点烫人,一边吹气,一边啃玉米棒,吃完,打着饱嗝,满意极了,那里还会在乎满嘴满脸的黑灰呢?再说,也不会是我一个!可惜,几十年过去,那种玉米也没人能做出来了,那种感觉也不见了。烧烤店也有烤玉米,总觉得差点味!
整个八十年代,吃玉米很多,其实,因为玉米产量高,价格低,家里经常做玉米的主食,比如用玉米磨面炕出玉米饼,刚做好还行,等到下一顿,实在难吃,非常硬。妈妈还会把玉米面掺在米粥里,这样,粥看起来也稠得多,干活时候也能抗饿!
最好吃的当属爆米花。现在超市十几块钱一斤的爆米花口味很多,奶油味的,焦糖味的,我们那会可没有,最多就是冬季有人上门用那个爆米花机轰出来的,因为加工时候加入糖精,有点甜味,要比自己加工的好吃的多!比现在超市或者快餐店卖得差远了——没有奶油焦糖,还有爆米花四周有几片焦糖色的小小的片子,那是玉米的外皮,细心的会一个一个扣掉,我们直接吃下去,有的干脆粘在上颚那里,很不舒服。现在卖的爆米花没有那个皮是因为加工过了。没加工的玉米卖两块多,加工好的称为爆米花专用玉米最低五块半一斤!
八九十年代,吃到爆米花机加工的也不是常事,人家不常来,还舍不得一块钱两炮的加工费。我们就在烧锅结束时候,扔几个玉米粒进锅堂,不要几分钟,听到啪一声,赶紧用火叉扒拉出来,迟了就煳了,吃不了。最好的还是寒冬腊月,围在火盆边烤火,撒几粒玉米在火盆边上,不一会,啪的一声,听到开裂声,不慌不忙地伸手去拿,火盆没明火,速度慢,好处不会很烫,慢点也不会变煳!坏处是爆米花蹦起来的一瞬间会扬起一阵的灰,靠得近会飞到脸上身上。如果是炸黄豆就不会了,当然,黄豆不太好吃。不如下锅炒。炒熟加点盐水,晾干,放在口袋当零食吃!
二十岁之前,羡慕吃得起白面的人,那是有钱人啊,我们家很多时候吃玉米面,便宜!恨死了这玩意,后来吃得起白面,差不多三十年没让它进门!
一晃奔五了,突然想来玉米,不是我很喜欢它,是因为老婆收入不高血压高,职位不高,血糖高,自从和三高先生好上了,它就赖着不走了,遵照医生、手机百度和别人的建议,吃粗粮,粗粮也就玉米山芋大麦,平常吃的多的比较方便的还是玉米制品了,为这买了玉米面,做面疙瘩时候加入一点点,还不错,我做大饼时候也加一点点。煮饭时候加一点玉米渣,到底有没有用不知道,心理安慰吧!
人啊,吃得太好也不行,兜兜转转几十年,又来吃玉米了!

玉米棒还是不错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