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玉米因高温干旱减产,农民计划在玉米田安装滴灌,可行吗?

01

玉米田安装滴灌,是“奢侈”工程吗

在黄淮夏玉米种植区,玉米田安装滴灌设施还属于新事物,但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尤其是2022年夏季的严重高温干旱,为夏玉米的丰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原因是,玉米属高杆作物,在扬花授粉期遭受干旱,此时玉米植株均在2米以上,已经失去了人工灌溉的条件。

最后只能依靠玉米品种的耐旱能力来缓解高温干旱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人工灌溉的方式进行补水降温。

如果采取在玉米田铺设滴灌设备的办法,就能解决玉米中后期因植株过高,而带来的灌溉难问题。

想法很美好,但实施起来却很困难。

毕竟玉米属于经济效益较低的粮食作物,纵然每亩铺设滴灌设施费用只需80-150元,但对于传统玉米种植户来讲,这种额外投资,极大影响了种植玉米的利润。

问题是,高温干旱并不是年年都有,如果连续三年不遭受高温干旱,连续三年投入的滴灌设施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资源浪费。

所以,当有种植大户在玉米田铺设滴灌设施时,有农户认为这是在搞“形象工程”“奢侈工程”。

02

玉米田安装滴灌设施,有必要吗

佰秀农业通过多年观察总结认为,在玉米田安装滴灌设施,在减少水肥浪费的基础上,还能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尤其是在黄河以北较为干旱的夏玉米种植区,玉米田滴灌设施的普及,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

在黄淮夏玉米种植区,常有“涝三年,旱三年,风调雨顺又三年”的说法,种植户可根据当地气象部门对当年气候的预判,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入。

对于雨水较为充沛的江淮区域,如果以解决土壤干旱为目的,为玉米田安装滴灌设施的作用就不是特别明显。

玉米田安装滴灌设施,不仅可解决灌溉难的问题,还可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

按照传统玉米施肥方式,往往采取的是一次性施足底肥的“懒汉式”施肥方式,或采取底肥+小喇叭口期追肥的方式。

但在玉米需肥量最大的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往往就会造成肥力不足的现象出现。

而采取滴灌施肥的方式,可根据玉米各个生长阶段对肥力的需求,而进行针对性地补充养分。

如今,玉米滴灌设施的应用,在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普及应用,尤其是高密度种植玉米

03

玉米田滴灌设施的前景展望

玉米滴灌设施的应用,虽然在国内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在国外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

以以色列举例,该国采取的是地下埋管种植技术,即在玉米播种之前,将滴灌管子埋在地下40㎝左右的土壤中,然后在农田的边上挖沟铺设主管道,主管道的上游接上水肥系统,而后通过田间巨大的蓄水系统,以及各个环节的技术应用,采取滴灌技术+高密度种植的方式,在玉米稳产的同时,还能提高至少20%的产量。

而埋在土壤中的管道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降解成对土壤无害的有机质,因此不需要人工进行回收。

而我国当前普遍采取的是地表浅埋管道和地表铺设管道的方式。

前者可通过玉米播种机的改良,采取机械辅助铺设附管道,再采取人工的方式铺设主管道。

后者既要靠人工铺设附、主管道,不但费工费时,在玉米苗期遭遇较大风雨天气,还会破坏铺设完毕的滴灌设施。

另外,鸟和部分田间害虫,也会对滴灌设施造成破坏。

#天南地北大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