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季节性底部形成中

政策托市、抛售渐轻、市场回暖,底部形成初现,存在季节性上涨的可能。

市场表现

本周,玉米期价呈现低位振荡上行。技术上,底部基本形成。基本面上,政策托市、集中抛粮压力减轻,且市场存在季节性回暖的可能。

今日,主力1905合约收于1838元,周涨幅10元;1909合约收于1874元,周涨幅12元。

影响因素及分析

仓单方面,3月14日大商所玉米注册仓单26.57万吨,较上周五减少了0.56万吨。持续小幅减少,说明现货消费正在回暖。如此,1905合约的交割压力逐渐减轻。

现货方面,报价稳中有涨。截止3月15日,北方锦州港二等以上水分14%的玉米平舱价为1783到1803元/吨(较上周平均+10);南方广东蛇口港报1870到1890元/吨(较上周平均+0)。当前,期货升水较多,上行有压力。若现货回升,那么,上涨就有了基础。

往年因冬季备货,一般市场高点出现在2、3月份。如今玉米市场反而在2月25日创出了1780元/吨的低点。这是一种反季走势。如今,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回升,因政府大力介入,恰逢市场回暖。估计,此次季节性小幅上涨将持续至6月份左右。

政府强力介入有两方面:

1.出台托市收购。东北省级储备库收购30万吨;同时,国家储备库又收购304万吨。

2.国储拍卖推迟到6月份以后,并且价格比去年高出50到100元/吨。因而1800元/吨以上有支撑。

与此同时,利空因素依旧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化解。

1.当前农户手中余粮仍有2至3成。基层售粮压力还会有半个月时间。

2.非洲猪瘟疫情仍在蔓延,导致饲料消费低迷。控制非洲猪瘟是个世界难题。或许气温升高,疫情会减少。

3.中美贸易磋商前景乐观,但有不确定性。扩大美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没有落地。

结论及策略

春季是加工企业的传统生产旺季。深加工企业开工率逐渐回升,这需要关注对现货的反应。

另外,4月份是玉米播种时节。若是面积减少,且后期天气干旱等,那么,供给减少将导致玉米价格走高。物年产25万吨绿色饲料原料项目投产。(作者:吉明)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