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蒜-糯玉米-毛豆轮作栽培,省工省本,提质增效

福建省建瓯市徐墩镇种植香蒜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富头村为中心的富头香蒜品牌。富头香蒜为紫皮大蒜,辛辣味浓烈。近几年市场对紫皮香蒜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徐墩镇紫皮香蒜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为进一步挖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潜力,降低种植单一品种带来的市场风险,徐墩镇蒜农不断探索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在发挥本地传统冬种香蒜优势的基础上,推广香蒜—糯玉米—毛豆轮作栽培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减轻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还省工省本,增加经济效益。现将香蒜—糯玉米—毛豆轮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香蒜栽培技术

1.精整做畦,施足基肥。香蒜根系是生长在茎盘的须根,根系分布浅而集中。翻土整地要精细,开后塝深沟、排水主沟,畦整成高畦深沟,以利爽水,促进根系下扎,畦宽110~115厘米、沟宽35~40厘米、沟深20~25厘米。整地后集中施肥、施足基肥:畦面开间隔25厘米的条沟,深1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用“菌直恋”生物有机肥1000千克+钙镁磷肥30~50千克混合施于条沟中。

2.种蒜处理。在上半年收获时进行选种的基础上继续筛选种蒜。做法是将蒜头分瓣,选蒜瓣肉色纯白、无病虫伤的留种;同时把蒜瓣按大小分开,把小颗粒蒜瓣集中在田间一角播种和管理(催苗肥提早多施1次),促进田间香蒜苗生长一致;每667平方米用种量30~35千克。播种前用清水浸种2小时,可提高种子活力。

3.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香蒜适宜播种时间为10月中旬,最迟不能超过10月底。播种株行距25厘米×10厘米,将蒜瓣插入条沟中,播种后用尿素100~150倍液浇透作定根水,随后覆盖稻草2~3厘米厚,以畦面不露土为准,起到保温、保墒、防止杂草生长的目的。

4.加强田管。冬季少雨干旱,若发现土壤发白干硬,要沟灌跑马水入田以湿润土壤。入春时节要清沟排水。播种后15天,种蒜的营养已耗尽,应及时施催苗肥促进蒜苗生长,多施氮肥,每667平方米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10-10)150~200倍液浇施。播种后35天,每667平方米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150~200倍液浇施,促进壮苗,防御严寒。在立春后雨水前,每667平方米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150~200倍液浇施,促进抽薹和鳞茎膨大。

5.病虫害防治。香蒜病虫害主要有叶枯病和根蛆。在叶枯病发病初期,可喷施1∶1∶24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在3月底~4月上旬用1.8%阿维菌素800倍液+糖2千克+人粪尿10千克浇施在大蒜畦上诱杀根蛆成虫。

6.采收和留种。香蒜的叶、蒜薹、蒜头都可食用,大面积生产以收取蒜头、蒜薹为主。蒜薹采收方法:在蒜薹气生鳞茎膨大、香蒜头的包衣呈现紫红色时选晴天进行,先剥开部分假茎,把蒜薹抽断取出,这样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但在抽出蒜薹之后,必须把蒜叶扭转包住伤口,防止雨淋,否则蒜头易松散和腐烂。采摘蒜薹时间不能过迟,否则纤维增多,影响品质。蒜头采收方法:在蒜薹采收后30天或蒜头外皮(蒜叶柄)变红紫色时,选择晴天采收蒜头,拔蒜头时握住蒜茎基部。蒜头采后应及时摊晒晾干,抖落泥土,再捆束成把,挂在通风的地方风干;注意防潮,要经常翻动检查,以免发酵、腐烂变质。选择个大、壮实、无病虫伤的蒜头作来年繁殖用种。

糯玉米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选择抗病抗倒、稳产优质、皮薄、香甜汁多、糯性好、生食熟食均可的品种。如雪玉糯6号、闽甜4号、美玉加甜糯16号、闽糯1号、科糯玉米品种等。

2.适时播种。播种时间比前茬香蒜收获期提前12天(即香蒜头的包衣紫红线普遍显现时)。若种植面积大,间隔1~2天分期播种,以减轻香蒜收获和玉米移栽的用工紧张。每667平方米播种量1.5千克。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播种。育苗移栽能达到齐苗、全苗、壮苗的目的,减少大田管理工序,促进早熟、高产、成熟一致。采用穴盘育苗,育苗盘选用1盘100穴(规格4厘米×4厘米),将营养土2~2.5千克平铺于育苗盘。营养土配制:先用有机肥、钙镁磷肥按20∶1拌混,再按1∶1∶0.3将其与过筛的稻田土或菜园土、有机肥拌匀,同时浇透水。清水浸种24小时或用45~50℃温水浸种5小时至种子胚部略为隆起后,保持温度25~35℃,经30~35小时种子发芽后,播于育苗盘。4月底~5月初早晚温度较低,应结合拱膜覆盖保温,避免雨天苗盘积水影响幼苗生长。

3.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在苗龄13~15天,有3~4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最迟在5片真叶时要移栽完成。在前茬大蒜畦的基础上清沟并喷施除草剂(乙草胺+草甘膦)防治杂草,第2天即可移栽定植。畦宽110~115厘米、沟宽35~40厘米,3行种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处挖穴15~2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10-10)10千克、“菌直恋”生物有机肥600千克拌匀**施,覆土后再定植,并浇足定根水,每667平方米种植玉米3000~3200株。为保证受光率、通风透气、授粉好,栽植幼苗的叶片朝向应相同或平行。

4.加强田管。施足苗肥、重施穗肥、巧施粒肥。苗肥施3次,第1次在移栽时浇尿素100倍液作定根水,第2次在移栽后5~6天施,第3次在移栽后13~15天施(拔节肥),每次每667平方米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10-10)15~18千克在距植株基部10厘米处穴施,并中耕除草培土。穗肥于玉米出现大喇叭口展叶9~10片时施硫酸钾复合肥(20-8-20)30千克,在距植株基部10厘米处穴施,同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固苗,促进玉米发根和根系生长,防玉米倒伏。及时清理畦沟和排水沟,以防田间渍涝。

5.病虫害防治。大田期主要防治玉米螟、黏虫、蚜虫、大叶斑病、小叶斑病等。防治黏虫、玉米螟于幼虫3龄前喷施5%功夫1000~1500倍液;预防大、小叶斑病,做到保持田间不积水,合理施肥,结合喷施15%三唑酮500倍液或倍量式波尔多液。

6.人工辅助授粉。在开花吐丝期每日持丁字尺形架触动雄穗使之散粉,或在晴天上午9~11时,收集壮株50~100株花粉混合后授于花丝上,隔天1次,连续进行人工授粉3~4次,以减少秃顶缺粒,达到粒多粒饱,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7.适期收获。授粉后20~22天,玉米花丝呈黑褐色,手握玉米穗籽粒呈硬性,田间品尝甜汁多、糯性好而香甜,即可采收。

毛豆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毛豆选用丰产性好、株高中等、主茎较粗壮,且具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等优点,生育期80天左右的品种。如闽豆6号、浙鲜10号、毛豆2808、毛豆3号等品种。

2.适期播种。于8月上旬播种,在前茬玉米畦的基础上清沟疏通即可播种,若播种前3~5天有喷施除草剂(乙草胺+草甘膦)防治杂草,则播种后不用喷施除草剂。畦宽110~115厘米、畦沟35~40厘米,每畦种3行、株距30厘米,挖穴深5~6厘米,每穴播种2~3粒。每667平方米种植1万~1.1万株,用种量5~6千克,用有机肥600~800千克、钙镁磷肥30千克混合施入穴中。播种时若遇久晴干旱,用尿素150~200倍液浇透,作定根水。

3.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应逐行查苗补苗,越早越好。补苗时,在3株苗的穴中将子叶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芽苗拔出带土移栽,移栽应于下午4时后进行,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施肥可采用前足后补、以基肥为主的方法,基肥在播种时施下,苗期结合中耕除草酌情追施三元复合肥和喷施钼酸铵,促进幼苗生长和根瘤菌生长,注意防止生长过旺。开花期、结荚鼓粒期喷施钼酸铵加磷酸二氢钾,可以与防治病虫害同时进行,以促进根瘤菌固氮生长,提高毛豆结荚率、结实率。遇干旱及时灌溉,减少落花落荚,促进鼓粒饱荚;遇雨天要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防止花蕾脱落、烂荚。在毛豆长出2片复叶时,结合清沟培土进行中耕除草,促进根系伸长。3~4叶期进行化学除草,每667平方米用高效盖草能40毫升对水45~60千克稀释均匀后喷施,部分双子叶杂草可结合开沟培土清除。

4.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花叶病毒病,可通过防治蚜虫传播减少病毒病危害。开花结荚初期用5%氟虫腈(或15%茚虫威悬浮剂、5%功夫)+10%蚜虱净1500倍液防治豆荚螟、豆秆螟、蚜虫。若遇下雨,注意预防炭疽病,炭疽病发生初期可用5%咪鲜胺1000倍液防治。

5.适期收获。毛豆是在籽粒鼓满期至初熟期之间收获的鲜食蔬菜,采收期短,适时采收是确保丰产丰收的关键环节。单荚**采收期只有3~5天,单株适宜采收期只有10天左右。因此,毛豆宜一次性采收。以出口创汇订单生产的毛豆,一般分2次采收。毛豆采收后装袋堆放会很快发热,应使用透气网袋包装,并及时送达厂家加工。

(吴生顺/文;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