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陕州区:黑糯玉米奏响乡村振兴“富民曲”

大象新闻记者 赵凯 朱羽帆

河南新闻广播(FM95.5)2024年8月20日《县域直通车》报道:

眼下正值糯玉米成熟的季节,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寺院村的黑糯玉米喜获丰收,一根根饱满的玉米棒子颗粒饱满、颜色鲜艳,一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原来是小规模种植,今年也有将近300多亩,张汴乡辐射有四个村。收益情况就是一亩地1800到2000左右,比其市场价格高300到500元。”在陕州区张汴乡寺院村这片海拔960米的土地上,村民朱仓池和他的乡亲们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一袋袋沉甸甸的黑糯玉米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收货厂。

为实现黑糯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寺院村采取了创新的订单种植模式。在种植前,当地农业公司与农户深入沟通,明确种植面积、种植密度及收购价格,并签订详细的收购订单,有效保障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和收益稳定性。

“我们采购商对玉米的品质要求非常高,这个村的海拔在一千米左右,非常适合种植糯玉米,也是我们的订单收购合作村。这些糯玉米主要销往山东、河北、四川等地,每年收购量在2万吨左右”。订单销售采购商李伟说。

在销售渠道上,寺院村的黑糯玉米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与郑州丹尼斯、洛阳大张购物广场等国内知名大型商超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入驻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平台,寺院村的黑糯玉米成功打开了全国市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陕州区张汴乡寺院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晓娜表示黑糯玉米,彩色玉米营养价值高,市场反响好,该村鼓励村民种植特色玉米,形成寺院村品牌,下一步,该村将进行特色玉米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采用订单农业种植的方式,确保增加群众的收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寺院村的黑糯玉米产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这一曲由黑糯玉米奏响的“富民曲”,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