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交流充电桩普遍不支持快充,而且越来越少见?

很多买了五菱mini,长安糯玉米的车主都会发现,原车只配备了交流慢充口,不支持直流快充。而交流充电桩不仅难找,而且普遍不支持快充。问题来了,为什么交流充电桩普遍不支持快充?

首先要明确一点:动力电池输出直流电,所以给电池只能用直流电进行充电。因此交流电其实是不能直接充进电池里的,电源都是直流的。交流充电的本质,就是充电桩提供交流电输出,然后通过车载充电器,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这就带来了第一个问题:由于尺寸重量以及散热限制,车载充电器一般只有手提箱那么大,重量在十公斤这个数量级。如果车载充电器太大,不仅会增加车辆重量,并且进一步降低能量效率。

这就严格限制了交流充电的功率,导致原车的交流充电提不上去,和直流快充没法比。因此,交流充电桩通常会设立在居民家中、小区停车场附近等不赶时间的场景,充满电动辄7到9个小时很正常。

而直流充电桩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提供更高的功率,而且电压、电流的调整范围更大,可以满足快充的要求。

在直流快充已经成为新能源车标配的时代,交流充电桩的存在感愈来愈稀薄。不过在我看来,交流充电桩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淘汰的,原因有3点。

  1. 成本和设施需求:交流充电桩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施工和维护难度小,而且对配套电网设施的需求也较小。因此,即使在直流充电桩普及的当下,交流充电桩仍会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2. 低需求场景:对于家庭用户、或停车时间较长的场所,比如小区停车场、购物中心,交流充电桩提供的充电速度,可以勉强满足用户需求。在这些场景下,交流充电桩的普及依然会继续。
  3. 兼容性问题:新能源车的使用寿命为8-10年,尽管从大趋势来看,直流快充在未来更为普及,但仍有部分车型只配备了交流充电口。为了满足这些老车型的充电需求,交流充电桩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完全消失。

因此,如果你的车子只支持交流充电,也不用太过于担心。而且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慢充改快充的产品,比如针对五菱miniev的雷盾直流快充套件,可以把原来7-9小时的充电时间,缩短为1-1.5个小时。装上之后慢充、快充都能用,充分满足车主的用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