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粗粮身体好”那知道粗粮都有哪些哪些好处?
“多吃粗粮身体好”、“饮食要粗细搭配”,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粗粮的好处,但你真的知道怎么吃粗粮吗?还有,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粗粮食品,我们到底该怎么选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现在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哪些是粗粮?
“粗粮”就是没有经过精加工的粮食,是与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相对的概念。粗粮主要包括全谷物、杂豆、薯类三大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对这三类粗粮的概念做了解释,其中:
全谷物: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结构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比如,未经精细加工的稻米、小米、黑米,小麦、燕麦、荞麦,以及玉米、高粱、薏米等。

杂豆:红豆、绿豆、黑豆、芸豆、鹰嘴豆等各种豆类。
薯类:包括马铃薯、红薯、山芋、芋头、山药等。

粗粮好在哪儿?
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吃粗粮对身体益处多多,和精米、白面这样的细粮相比,粗粮可提供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而且血糖生成指数(GI)往往也低于细粮,多吃粗粮还可以更好地控制体重和血糖、调整食欲、改善血脂异常和降低胆固醇水平、降低便秘的发生风险、降低癌症风险等。
- 蛋白质
杂豆的蛋白质非常丰富,大多在20~35%,比鸡胸肉的蛋白质含量还高呢。
-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粗粮的强项,增加饱腹感、平稳餐后血糖、控制体重等功效或多或少都和膳食纤维有关。
- B族维生素
主要是维生素B1和B2,大多在麸皮中。B族维生素最重要的功能是参与能量代谢。
- 矿物质:钾、镁、铁等
谷物种子中含有不少钾,特别是谷胚。充足的钾有助于调节血压,进而降低中风和冠心病的风险。
粗粮中的镁也特别丰富,不仅能缓解疲劳、帮助睡眠,还是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
不过很多粗粮也含有更多抗营养成分(比如植酸),会影响身体对铁、锌、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可以通过煮、清水泡、发芽等方法来去除。
- 多酚、类黄酮等植物化合物
黑米、紫米等有色粗粮含有比较多的多酚等抗氧化物,颜色越深,含量越多。
此外,相比于精制谷物,粗粮中还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物质。

如何吃粗粮更好?
粗粮固然好,很多人其实吃错了粗粮,把“粗粮”吃成了“细粮”。那么,我们除了要明白哪些食品是真正的粗粮,吃的时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1. 不要突然把细粮全换成粗粮,要循序渐进,给肠胃更多的适应时间。
2. 多种粗粮混合吃,一日三餐分着吃。
3. 多喝水,避免过多吃粗粮导致的便秘。
4. 多用蒸煮法,少用煎炸法,还要少放糖。
5. 适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谷物 200~3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为 50~150 克,薯类 50~100 克。吃多了,吃少了,都对健康不好。
6. 肠胃功能弱者、肾病患者、老人、小孩,都不要吃过多粗粮。
注意事项
1. 又黏又糯的粗粮,不建议


黏糯的主食(糯玉米、糯米、八宝饭等),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粗粮。这些粗粮的黏糯口感,来自于里面所含的大量支链淀粉,升血糖的能力非常强。另外,这类食物往往需蒸煮得稀烂、软糯方可食用,就更容易提升血糖了。比如糯米饭的升糖指数GI为87,糯玉米的GI为77,黄米饭的 GI则高达109.7。
2. 粗粮糊,不建议
粗粮打粉后食用,口感细腻食用方便,但它却并不健康。因为,谷物被研磨得越细就越容易被消化、吸收,甚至会从低 GI 的食物变成高GI食物,对血糖并不友好,糖尿病患者和高血糖人群应该少吃。
另外,这种糊糊还很容易占用胃的空间,导致吃不下别的食物。即使没有得糖尿病,但如果长时间食用豆类、谷物打成的糊糊,也可能会导致我们身体的营养不均衡。

3. 膨化粗粮,不建议
把粗粮做成膨化食品,膨化的过程会让食物内部的淀粉糊化,并形成疏松的结构。经过膨化的食物,消化吸收率能达到 99% 以上。再加上为了调节口感,商家往往还加会添加大量糖分、油脂等添加剂。这样的食品,偶尔当作零食吃吃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能当作长期的主食食用。
4. 需仔细辨别“粗粮食品”的真伪
在超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粗粮馒头、麦片、粗粮饼干、粗粮面包等等。但如果您仔细观察它的配料表,这些标称“粗粮”的食物,往往只含有很少一部分粗粮,其主要成分还是精制小麦粉,这类食物除了以精制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外,往往还加入大量油脂、糖分等,不仅会升高血糖,还会让人发胖。
辨别是不是真的粗粮食品,诀窍就藏在食品配料表里。一般情况下,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食品中的添加量就越多。